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社交的方圆艺术 > 第三章 与下属的关系要张弛有道

社交的方圆艺术 第三章 与下属的关系要张弛有道

作者:孙郡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3 15:00:3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对部下和员工应该如何统御呢?成功的经验是:应该以慈母的手,握着钟馗的剑。也就是说平时对下属要关怀备至、要有人情味,但下属犯错误时则要严加惩罚,绝不手软。恩威并施,宽严相济,这样才能团结下属,让他们对公司产生信任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1.学会赞美下属

【社交魔方】

甚至在最好的、最友爱的、最单纯的关系中,阿谀或称赞也是不可少的,正如要使轮子转得滑溜,膏油是不可少的。

——列夫·托尔斯泰

鼓励和赞美之所以能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的自尊心的需要,重视赞美的作用,适当地赞美下属,是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办法之一。

有一个厨师善长做烤鸭,然而他的经理却吝于给他一句赞美,这让厨师感到很难过。有一天,一个客人发现烤鸭只有一条腿,就向经理投诉。经理很生气地让厨师解释是怎么回事,厨师笑着说:“咱们养的鸭子本来就是一条腿啊!”经理自然不信,两人一起来到后院,只见鸭子都趴在地上休息,只有一条腿露在外面,经理一拍巴掌,鸭子吓得连忙跑了!经理生气地说:“它们不都有两条腿吗?”厨师很镇静:“经理,那是因为你鼓掌,它们才露出另一条腿的!”这时经理才明白厨师的意思。

每个人都需要赞美、需要精神鼓励,一个人在完成工作后总希望尽快了解自己工作的结果、质量、社会反馈,如果受到的是积极肯定,那他工作起来就会更有信心。

一番赞美,会给人带来满意和愉快的情绪体验,给人以鼓励和信心,让人保持这种行为,继续努力。

同时,人们需要通过尽快地了解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巩固、发扬好的方面,克服、避免不好的方面。如果反馈不及时,事过境迁,这时的赞美就没有太大的作用了。

一般说,高层次的需求是难以满足的,而赞美之辞,部分地给予了满足。这是一种有效的内在性激励,可以令人激发和保持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作为鼓励手段,它应该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行为科学的研究指出,物质鼓励的作用,将随着使用的时间而递减,特别是在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有一个金香蕉的故事颇能给人以启示。在福克斯波罗公司的早期,急需一项性命攸关的技术改造。有一天深夜,一位科学家拿了一台确实能解决问题的原型机,闯进了总裁的办公室。总裁看到这个主意非常巧妙,简直难以置信,便思考该怎样给予奖励。他把办公桌的大多数抽屉都翻遍了,总算找到了一样东西,于是躬身对那位科学家说:“这个给你!”他手上拿的竟是一只香蕉,却是他当时能拿得出的惟一奖励了。

自此以后,香蕉演化成小小的“金香蕉”——别开生面的别针,以此作为该公司对科学成就的最高奖赏,由此看出美国福克斯波罗公司对及时赞美的重视。

不仅是重大的科技成果要及时予以奖励,就是对下属的点滴微小成绩,上司也应引起重视,及时加以鼓励。美国惠普公司的市场经理,一次为了及时表示酬谢,竟把几磅袋装果子送给一位推销员,以鼓励他的成绩。另外一家公司的一位“一分钟经理”,提倡“一分钟表扬”。即“下属做对了,上司马上会表扬,而且很明确地指出做对了什么,这使人们感到经理为你取得的成绩而高兴,与你站在一条战线上分享成功的喜悦。一共花一分钟时间”。这位经理的经验是,帮助别人产生好情绪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正是在这种动机的指导下,他实行了“一分钟表扬”。这样做有三重意义:一就是表扬要及时;二是表扬准确无误,不是含含糊糊;三是与部下同享成功的喜悦。

及时表扬是一种积极强化手段,它可以使员工和部属很快了解到自己行为的反应,有利于巩固成绩,向前发展。有些主管却喜欢不动声色地观察别人的成绩,加以“储存”,然后在适当时候才找出来“提一提”或奖励一下,其效果已经减弱了一大半了。我们应该接受“金香蕉”的启示,像“一分钟经理”那样,及时赞美。精明的领导都善于用赞美去激励下属,使下属为我所用,无论从哪方面讲,赞美都可以称得上是花费最小、收益最大的管理技术,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多多赞美你的下属,你会发现自己会因此而受到更多爱戴。

2.责备下属要有技巧

【社交魔方】

批评不应该是一味抱怨、全盘贬斥,或者全是无情攻击和彻底否定,而应该具有指导性、建设性和鼓舞性,要吹南风,不要吹北风。

——爱默生

对待下属要奖惩分明,下属表现出色时,要及时表扬,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就要责备。但责备员工时也要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和干劲,尽量避免引起对方的反弹情绪。

责备员工要恰到好处,领导者主要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一定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他。

人人都爱面子,如果你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下属,就等于是在落他的面子,那么即使你责备的很有道理,他心中必定也不服气。

有一个连长脾气很火爆,一次组织新兵训练时,发现某排动作迟缓,准备工作做的乱七八糟,就把排长叫出来骂了一通,没想到那个平时沉默寡言的排长居然在众人面前顶了他一句:“训练普遍有问题,你凭什么只盯着我们排!”事后,两人聊了一次,那个排长说:“上次我工作做的是不太好,如果你是在私底下骂我,那我绝对没的说,可你不应该在那么多人前骂我呀!丢了面子,以后我还怎么管新兵?”

批评下属是为了让他纠正错误,所以你必须选择他能接受的方式。如果你在人多的地方大声批评他,那就不是为了督促他改正错误,而是为了发泄你的怨气了。

②责备是对别人的否定,而否定又有轻重之别。有鉴于此,就需要区别对待。严厉的责备是最糟的沟通方式,说出的话就像被砍断的树一样,很难再挽回了。

有的职员因为本身的原因,常常缺乏干劲,工作没有主动性。对于他们需要调动主动性,你指责他一通,也无济于事,主动性必须从其内心激发出来。对待他们的指责只能是隐晦的,在表面上要进行激励。

如他喜欢养花,可以将他的工作和花儿进行联系,就能引起职员的积极性,使他认真、热情地去工作。不仅如此,这种激励的方法还能使职员产生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恰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如此一来,职员必能心服口服,愉快地接受你的责备,因为他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的积极性得到了肯定。

③人们在受到责备时,都会感到不痛快。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一种特殊的人,挨了责备却“潇洒”得很,任你怎样批评,他只听之任之,我行我素,依然如故。

有位经理,精明强干,手下的一班干将也都十分出色。但前不久,他的秘书因为迁居别处而调走了,接任的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位新来的女大学生,做事又慢又马虎,常常将印过的资料不加整理便交出去,办公桌上也乱七八糟。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她的毛病还是老样子。而且,这个女孩对于任何批评、责备,都只当作耳边风。后来,那位女经理决定改变责备方式,只要一发现她的优点就称赞她。

没想到,这个办法竟然很快奏效了,仅仅十几天,那女孩就好了很多。一个月后,做出了非常显著的工作成绩。

可见,责备这种职员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进攻,利用称赞来使他们改掉毛病,进而增加你所领导的整体的工作效率。

不当众责备职员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可是,每位领导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有些领导比较容易冲动,特别是看到职员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严重影响全体的时候,就可能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当众责骂起职员来。这时,就好像是“丢了羊”一样。为了防止继续“丢羊”,就必须立即采取“补牢”的措施,使你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副作用减至最小。

某位经理脾气比较暴躁,并且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如果看到部门经理工作不负责任,或者令他不满意,就会情不自禁地要当时当地直截了当地指出来。

尽管经理这样做是为了工作,部门经理心里也明白,知道经理并不是责骂他一个人,但是心里毕竟不是滋味。

事后,经理冷静下来,知道自己太过于冲动了,而且后来对部下解释说,这个部门平时工作也是十分出色的,只是因为这种情况,因而有些小错,但工作成果还是可观的。

于是,经理马上进行了“补牢”工作。他在那天下班之后派人把部门经理找来说:“今天委屈你了,首先怪我太冲动,没有十分了解情况,对你的责备不当,请原谅。不过,你们部门的工作仍需要提高,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

几句话使部门经理的心得到了安慰,同时又有一种被信任感,再大的委屈也就飞到九霄云外了。

俗语说:“打人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虽然不能轻易地“打一巴掌”,但既然已经“打”了,给与不给“甜枣”效果便会大不相同。丢了羊,再补牢这便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当你一时冲动当众责备了你的部下时,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责备下属最忌讳的是批评不准确,与事实不符最容易引起反感的对抗,所以责备下属前一定要把各方面的事实和情况搞清楚。说话要有根据。

3.用宽容来打动人心

【社交魔方】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

上司笼络下属通常采用官职、钱财两种手段,其实有时上级对下属不必付出实质性的东西,而只要通过某种表示、某种态度,便能给下属最大的满足,他们会因而对上司感恩戴德,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其效劳。

汉文帝时,袁盎曾经做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他有一个从史与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后,并没有将此事泄露出去。有人却以此吓唬从史。那个从史就畏罪逃跑了。袁盎知道消息后亲自带人将他追回来,将侍妾赐给了他,对他仍像过去那样倚重。

汉景帝时,袁盎入朝担任太常,奉命出使吴国。吴王当时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袁盎杀掉。他派五百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对此事却毫无察觉。恰好那个从史在围守袁盎的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就买来二百石好酒,请五百个兵卒开怀畅饮。围兵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瘫倒在地。当晚,从史悄悄溜进了袁盎的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逃走吧,天一亮吴王就会将你斩首。”袁盎问起:“你为什么要救我呢?”校尉司马对他说:“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的侍妾的从史呀!”袁盎大惊,赶快逃离吴国,脱了险。

战国时,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日暮时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蜡烛灭了。这时有一个大臣因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于自控,便乘黑暗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趁势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并告诉庄王说:“刚才烛灭,有人牵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头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拿火来找出这个断缨的人。”

庄王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要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人呢?”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饮。”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一直饮到尽欢而散。

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个臣子常常冲在最前边,最后打退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系缨的人。”

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袁盎和楚王的宽宏大度、远见卓识,也可以洞悉他们驾驭部下的高超艺术。

无独有偶。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拥众十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的十分之一,又缺粮,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了。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好多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相拒半年多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袭击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

这么一来,那些动过二心的人便全部都放了心,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用。

曹操的这一手的确十分高明,他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收拢回来。不过,没有一点气度的人是不会这么干的。

有些人只是一味地向欲拉拢的一方施以恩惠,特别是对那些自己以为将要用到的人,更是如此。其实,收拢人心,最重要的是要针对对方的心理。给地位卑贱者以尊重,给贫穷者以财物,给落难者以援助,给求职者以机会等等,这才是收拢人心最有效的方式。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