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5章 舌尖上的三国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85章 舌尖上的三国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3:1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渔阳与右北平交界处,无终县。

从这里再往东的敌占区,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唐山市区。但敌军主力在辽西,这里的军事对抗强度不高,只是偶尔有兵马巡逻经过。

李素来巡查边境的屯田收成情况,让无终县当地官场有些紧张,派了许多人陪同。

无终县令名叫郭聪,颍川郭氏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旁支庶出小人物,算是千里为官。他虽然也是正六百石的官员,跟李素品秩相同,却伺候得非常谨慎,谁让李素是使君眼前的大红人呢。

看着李素折下尚未成熟的青黄色麦穗,放在手上又掐又拧、还品尝味道,不谙农事的郭聪还觉得有些做作,又不好劝。

说不定是长官要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展示自己的亲民吧。

谁知,李素尝完麦穗之后,居然还搓出一些谷粒,也递给无终县各位官吏:“来,你们也一起尝尝。”

此时此刻,李素心中,其实已经根据后世看过的《风味人间》想出计策了。

《风味人间》是一部《舌尖》原班编导人马拍的纪录片,其中第一集就介绍了一种叫“碾转”的食物,是用没熟透易腐烂无法久存的青黄麦做的。

但他不好表现得太先知先觉,所以还得演一演,显得“实践出真知”,免得被人说成透视挂壁。

郭聪并不知道李素所想,无奈咬牙作秀,一闭眼把未熟麦粒吞进嘴里。

细细咀嚼之后,他发现麦粒有些清甜,味道倒是不差,就是麦麸太粗粝了。

“还行吧?这种东西吃着,倒也管饱,就是水分多,麦芽糖容易消化,饿得快——你们无终本地,有农夫吃这种未熟麦子的习俗么?”李素见大家表情也都习惯了那股甜味,顿时很有成就感地解说。

李素正说着,看到郭县令和其他几个小吏一脸慷慨就义的表情,喉结也快速鼓动,李素连忙拍拍郭聪肩膀:“嘿!让你尝尝麦浆,嚼嚼吐掉就行了,谁让你把谷壳吞下去了。”

县中官吏如蒙大赦,连忙把谷壳呸呸吐掉,面有愧色。

只有一个小吏开始就不卑不亢把谷壳吐掉了,丝毫没有讨好上官的打算。此刻反而很淡定,没有丢脸。

郭聪有些不好意思:“惭愧,没想到別驾还深谙农事,连这些军粮方面的事务都能为使君分忧。我等在此为官数年,竟不知麦子还能这么吃——但本地百姓也确实罕有未熟就割麦的。”

李素假装意外:“你们幽州百姓居然从来不吃未熟透的麦子?据我所知,在关中与河内青黄不接时,多有百姓如此吃的——我看,这些麦子不如也提前割了吧。”

其实,李素当然不知道关中与河内百姓有没有这么吃过,但《风味人间》是这么说的。

这时,旁边那个一开始就挺懂行的小吏,挺身而出谏言:“別驾,如今这麦子刚刚灌浆,比彻底成熟时要少很多粉粒。眼下吃掉一斗麦,只能顶得彻底成熟后六七升的耐饥,谁会为了抢这点时间,白白损失三分之一的收成呢?

而且如今这些麦浆中,有些微酸的油脂,要彻底成熟才能转化为麦粉。这些油脂会导致麦粒收割后迅速酸败腐化,不耐久贮,那可是毁了百姓一年的收成了。

至于別驾提到的关中与河内百姓偶尔有如此吃,卑职认为,恐怕是各地收成时令不同——按《四民月令》所载,河渭平原麦熟比幽州早得多,大约是两个月。

在他们那,这些麦子要长到如此有甜浆而未成粉,大约五月天就可以了,而咱幽州得长到七月。五月时抢收一些,多半是因为过冬后贮藏耗尽、春荒难度,故而在青黄不接时忍痛少量收割、现割现吃,以免百姓饿死。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