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后记(八)

我岳父是李世民 后记(八)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2:5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裴炎虽不是骊山学子,但他身为太府寺少卿还是走了一趟河西走廊,亲自去看河西走廊的水土。

现在的大唐官吏讲究务实,讲求实效。

以岑文本,许敬宗为核心的朝中骨干来主持大局。

张大安,郭正一,李义府等后起之秀为朝堂主力,大唐的朝政迎来了新的风气。

敢于探寻,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一次次地冲击着如今的这片大地。

正乾三年,夏季的早晨,张清清一早就带着安全帽与工匠们前往长安城了,她继续修缮皇宫。

李世民与张阳来到骊山的车站。

今天车站有重兵把守,显得空旷又安静。

李世民年过五十五岁,此刻双手背负走路还是很精神,他看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颔首道:“这就是火车吗?”

张阳站在一旁摇着手中的蒲扇,“嗯,喜欢吗?”

李世民摇头道:“不喜欢,这东西又不是活物,冰冰冷冷的。”

说罢,这位当年的天可汗迈步走入车箱之中。

这一趟列车是去洛阳的,这也是天可汗第一次坐火车,李泰也连忙跟上。

之后秦琼,尉迟恭,李靖也走入车厢中。

越来越多的士卒与将士们也走入了车厢中。

随着车头的噪音越来越大,响起一声汽笛声,这辆火车终于开始行驶了。

一开始火车动得很慢。

过了好一会儿,火车的速度便慢慢上来了。

在车头的两侧,有蒸汽机不断喷出来,车头上方的烟囱也正冒着烟。

李世民看着车厢外的景色不断后退,脸上终于有了笑颜,低声道:“这就是骊山铸造的力量吗?”

李泰解释道:“父皇,以后带着大军去洛阳就可以方便很多。”

车速越来越快,吹得这位天可汗的须发随风而动。

李世民喜欢站在窗前,感受着迎面吹来的风,衣衫正在猎猎作响。

关中所种的树木也越来越多了,关中八百里秦川的大平原十分适合铺设铁路。

从清晨时分出发,到了途经潼关车站已经是晌午。

本来火车要在潼关就要停靠的。

但这一次是天可汗的特别行程,径直过了潼关也没有停留。

为了父皇这一次的行程,李泰昨日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一次行程不会在中途停下。

只是半日就能从骊山到潼关,李世民感慨道:“以往行军打仗可没有这么顺畅。”

火车一路驶出潼关,前往洛阳。

汽笛声响彻四野,它像是一头咆哮的野兽,一路朝着洛阳奔去。

洛阳的车站是去年修缮好的,就在洛阳城西面三里处。

一直到了夜里,火车终于在洛阳边上停下了。

李世民走下了火车,看着这座洛阳城,目光落在了远处的运河上,颔首点头道:“当年行军为了到洛阳,最快也要半月,现在只要一天一夜就能达到了。”

张阳解释道:“这就是工业的力量。”

李泰看着看着不远处的时钟,一共用了九个时辰。

现在的火车的车头需要降温,等着火车掉头过来就能够回去了。

张阳与李泰陪着李世民走入了洛阳城,现在的洛阳依旧是中原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随着关中的发展,以及各项货物的井喷。

这里是又是东出潼关,前往中原各地的重要枢纽。

火车通往这里之后,洛阳也开始繁华了起来。

李世民命秦琼拿出来当年的行军打仗的老地图,这位天可汗与老将军低声说着话,他们在丈量沿途经过了多少个郡县,与之当年行军相比又节省了多少时间。

有关中的货物从洛阳走出去,也有中原各地的货物进入洛阳。

如今的洛阳也成了一座人口百万的大城。

最后这些老将军们得出了结论,火车不像战马,战马需要休息,人也需要休息。

而且火车铺设的路线是骊山通往洛阳最近的路线。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