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后记(七)

我岳父是李世民 后记(七)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2:5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骊山学术派从来不会广招门生,也不会拉着人入伙。

上官仪自任职京兆府尹以来,一直在主持建设关中事宜。

裴炎这个太府寺少卿想要兴修水利,需要得到上官仪这位京兆府尹的同意。

京兆府内,上官仪低声道:“朝中只允许你在关中的一处水道做改建,至于其他的地方还要看看之后的成效再作决定。”

裴炎行礼道:“可是治理黄河不是只改一处水道,就能起到作用的。”

上官仪放下手中的奏章,抚须道:“那你就选个最关键的位置。”

见裴炎还有些迟疑,上官仪耐心地劝道:“如今的朝堂不再是当初了,大唐已不会再有权臣了。”

“下官不解。”

“如果你有能力,内阁一定会帮你争取的,但现在朝中要看你的能力。”

裴炎躬身道:“下官明白了。”

等人离开了之后,上官仪又开始处理手中的卷宗,自从清查田亩之后,关中的田亩还是很富裕的。

各县摊开之后,关中田亩数量膨胀了两倍有余。

而朝中赋税恢复之后,去年的产粮所得赋税也很可观。

这也是在去年的时候,铜钱如此贬值的情况下,各类货物价格上涨,但粮食的价格还依旧在两钱上下起伏。

上官仪今天的心情还算是不错,至少任职京兆府尹之后,许多事正好落在了他擅长的领域。

有小吏匆匆来禀报道:“上官府尹,裴将军命人带话,说是今日去他府上饮酒。”

闻言,上官仪苦恼地扶着头,有时候实在喝不过裴行俭的酒量,便摇头道:“就说我今日身体不舒服。”

“喏。”

裴炎穿着太府寺少卿的官服,自小刻苦读书熟读经义与各类圣人典籍。

小时候读这些学识是为了明白道德与为人之本。

这也是科举必需的。

但自从接触了骊山学术院的学术之后,才知道那些知识才是有用的,其中的学识能够造福世人,也能够改变现在的关中。

骊山学术知识中的地理,物理与气象学,数术等各类学识都有人在继续专研。

翌日清晨,天刚亮。

裴炎从长安城一路走到了骊山的学术院。

骊山学术院有一个巨大的藏书阁,这里的书柜上放着众多的书籍。

技术院的院长李泰时常会在这里整理这些书,平日里这里的学子来往藏书阁,都不知道这个看守藏书阁又很严厉的管理员,就是这座技术院的院长。

今日裴炎又来了。

李泰正扫着地,笑道:“你这么早就来啦。”

裴炎点头走入藏书阁。

这是一个很好学的孩子,每一次都踩着藏书阁开门的时辰便来这里看书。

其他的学子都还未睡醒,又或者还要去做别的事。

这里一直都是很安静的,李泰也会将这里打扫得很干净。

书卷都是骊山的心血,是姐夫与皇姐闲来编写的也好,是袁道长自己领悟的也罢。

这里的书很宝贵。

骊山的学术底蕴很单薄,仅有的这些一定要好好保存。

哪一本书在什么位置,李泰心里都一清二楚。

又或者人多的时候,谁拿着什么书,谁看了什么书,就算是人再多,上百本书同时借阅。

李泰也能做到将这些书悉数收回。

现在朝中能够自己造纸了,关中的纸张也越来越多,从父皇得到了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朝中便开始大规模的印刷。

也不知道父皇与现在的李承乾又在这上面投入了多少的人力与资源,总之纸张是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便宜了。

骊山藏书阁的书卷都是纸张的。

也有竹简抄录,因竹简能够保存更久。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