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五百五十七 淮河上冻了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五百五十七 淮河上冻了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1:5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郭珺如今的势力范围大约已经有一个扬州那么大了。

多年扩张之下,让他统治着超过六百万的土著居民和七十万左右魏人,拥有常备军队约四万人。

不仅如此,他还在摸索中建立了一套制度。

一套方便让少数人成为统治集团统治多数人的邪恶制度。

首先,让魏人高高在上成为一等公民,享有种种特权,比如受教育权、考试权,还有经济上的利益。

于是魏人群体对他拥有最强的向心力和忠诚,紧紧团结在他的周围,而他的主要官员和军队就来源于此。

其次,早期主动投降合作的土著居民们成为西蜀国的二等公民。

这一部分土著居民包括注辇国、哲罗国等早期和郭珺接触的国家之中的带路党、原先的权贵们。

在郭珺消灭哲罗国注辇国等国家的时候,他们主动投降、带路,甚至反戈一击,促成了母国的崩塌。

因为他们的合作让郭珺成功吞并他们的母国,从而得到了这样的地位。

除了魏人之外,他们就是最高贵的阶层,他们也拥有一系列的特权。

比如可以当中低级官吏,可以加入统治阶级,子弟可以参军,享有和魏人士兵一样的待遇,甚至可以和魏人通婚,还能和魏人一起剥削压迫下面的层级。

可以说是最欢迎也是最愿意接受魏人统治的一群人,为了郭珺的统治,为了西蜀国政权,他们可谓是殚精竭虑。

接下来就是那些后续兼并战争之中先后投降没有主动对抗的本地土著。

抵抗者失败之后,这些人看到了魏军的强大,他们畏惧,不敢对抗,于是主动放下武器投降,算是功劳。

但是因为投降的时间比较晚,没赶上二等公民们带路的热潮,所以只能屈居三等公民。

这群人人数最多,作为三等公民,也有一定的人身权利。

他们基本上都是务农者,承担赋税和重要的徭役,同时也可以作为魏军的仆从军和辅兵出征,立下一定的功劳,享有一定的权利。

但是他们不能和一二等公民通婚,也不能接受教育,更不能当官,没有上升途径,只能一辈子生产、工作,当工具人。

尽管如此,他们的地位一样比下面的层级要高。

剩下的基本上就是贱民了。

他们在郭珺的征服战争中进行了抵抗,努力战斗,不投降,对魏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杀伤,所以没有被宽恕的可能。

抵抗失败之后,这群人和他们的后代、追随者全部被打为贱民,成为最低贱的人群。

这些人被剥夺一切人身权利,活的如猪狗一般,苦苦劳作,被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什么地方。

和四十年前东汉帝国治理下的普通农民一模一样。

不过就算是这群人之中,根据抵抗烈度的高低程度,郭珺还人为给他们划分了层次等级,在第四等的贱民之中还划分出三个层级。

不同的层级对应的劳动责任不同。

相对较高的层级可以从事一些较为轻松的活计,比如为高等层次服务,进入权贵之家做做家政之类的。

下等的则是脏活累活苦活要命的活儿无处不做,采矿啊苦力啊之类,他们是主要的劳动力。

为了进一步监督、压榨他们,郭珺还专门从贱民之中的前两个层级选人监督管理,稍有问题,就把他们也打入最底层的下等人。

这一套规则相当的狡猾、残酷、卑劣、肮脏。

但是不得不说,这很有效果。

魏人数量很少,若不纳入本地人协助统治,说不准什么时候政权就要被推翻了。

为了不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暴动以影响西蜀国的稳定,郭珺在摸索中建立了这样的统治秩序。

通过学习郭鹏对付降民们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法,确保魏人的统治地位不动摇,郭珺思虑良久,亲自观察民情,甚至参考了这帮人原先的生活形态,定下了这一统治秩序。

郭珺给七十万魏人建立了学校,吸纳所有适龄人进入学校学习,同时也接纳二等公民们的子女进入学校,和魏人一起学习。

让他们说汉话,学汉字,穿汉服,通婚,吃一样的食物,用一样的餐具,生活习惯全面汉化。

一系列的特权待遇让他们自我感觉高高在上,很快成为精神魏人,转而协助郭珺的统治集团,帮助他们统治、压迫土著们。

这不仅缩减了郭珺需要付出的统治成本,还增加了他的统治收益。

而为了消灭土著们可能进行的反抗,一旦什么地方发生暴乱,则立刻出兵镇压。

然后把主要组织者杀掉,剩下的参与者全部装船卖到魏国本土去消化掉。

不仅缓解了矛盾,还能赚钱——魏帝国本土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实在是很大。

统治秩序定下之后,郭珺还特意写信询问自己的兄长和父亲,他的这套规则里还有什么漏洞。

郭瑾看了以后叹为观止,认为这样一来,西蜀国的稳定和扩张将相对容易,魏人的地位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通过对母国的联络和学习,确保一二等公民在武力和智力上的优势,断绝下层通过教育获得提升的可能,封死教育途径,采取愚民弱民之策,把他们变成单纯的生产工具。

如此一层压着一层,一层想要做点什么,只能针对上一层,而无法针对最顶层的统治者,因为他们无法触碰到。

郭瑾把郭珺的信拿去给郭鹏看,郭鹏看了以后有点吃惊。

他可没有特意传授这种统治方法给郭珺,看起来,这似乎是郭珺自己自发领会的统治艺术。

统治也是一门艺术,有人掌握得好,有人掌握的不好。

很显然,至少郭某人的这个儿子自行领悟了少数对多数有效的统治方式,日不落帝国崩塌之前,用这种方式给当地注入华夏基因,等数百年以后,这里,可就真的深深地打上华夏的烙印了。

郭珺的方法值得借鉴,于是郭鹏让郭瑾写信给当时正在艰难开拓的郭琼,告知他统治的艺术,打算让他也学一学这一类艺术。

郭瑾对此很有感触。

“父亲让弟弟们外出封国建立基业,是真的担心我魏也会出现前汉的问题,让百姓没有生路,从而可以坐船出海求生吗?”

郭鹏点头。

“当然,或许说,是一定。”

郭瑾有点不开心。

“父亲以为,魏国交到儿子手上,是一种错误吗?”

“交到谁的手上都一样,交给你还相对好一些,阿瑾,这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做好你能做的事情,把权力传承给下一代,就够了。”

郭鹏面色淡然,毫无情绪波动。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