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文魁 > 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储

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储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1:3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却说林延潮给天子上密揭之前,赵志皋与林延潮在内阁里曾有一番‘敞开心扉’的谈话。

当时赵志皋显得心事重重,异常认真,决非原来万事含糊的态度。

林延潮至赵志皋的值房后,赵志皋足足沉默了一盏茶的功夫,然后才郑重其事地开口道了一句:“宗海老弟,这些年老夫待你不薄吧!”

林延潮默默叹了一口气道:“元辅,是想让在下为国本之事向皇上建言吧。”

赵志皋抚须笑道:“然也。”

赵志皋悠悠道:“宗海,吾实在老迈昏庸,不堪任事了,眼下目力连奏章都看不清,只能让下面的人读给我听,即便如此听十件事,也难断一件事。老了,已是百无一用了。”

林延潮道:“元辅切勿这么说,当年张文忠公因夺情之事杖责赵,吴二位,百官皆不敢仗义直言,唯独公与新建出面,遥想当年公之风采,在下今日想起依然神往。”

“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元辅,国事还是要你来主持的,皇上,百官这时候都还要倚重于公。”

赵志皋听林延潮提及当年他与张位仗义为赵用贤,吴中行求情之事,浑浊的目光中露出一丝亮色,似想起来二十年前那敢乌纱一掷在地,也要秉公上疏的自己。

赵志皋叹道:“虽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同是内阁大臣,往日有权有势,百官则争相趋附他以图晋升官职。今日则欺人年老,百官即争相攻击以图声名,本辅到底是老骥还是神龟一目了安。至于皇上……宗海,说一句话不为人臣的话,皇上至今不立国本,何尝有将我等辅臣的难处放在眼底。而今更已是将此当成了买卖来为之。”

林延潮差一点笑出声。

现在国本之事,已成为天子拿来要挟百官的筹码。

今日让工部火速修建两宫。

后天又向户部要钱两千四百万两。

下一步是要干什么?

是不是要学梁武帝那样出家,然后让整个国家出钱来赎。一次不行,来个好几次。

拿国本之事作人情的天子,也是真的令人醉了。

“宗海,皇上要的,本辅给不了。但是老弟一旦上疏,却肯定有用。故而本辅恳请老弟办成此事。”

林延潮道:“一旦我上疏,恐怕就要为蔡京,杨国忠之流了。”

赵志皋叹道:“我知道老弟之志,要为救时宰相,可是本朝除了张文忠公,又哪有真正的宰相。不过老弟有一点却胜过古今宰相。”

“哦?古今宰相?还请元辅赐教!”

但见赵志皋笑了笑道:“董江都,朱晦庵,王阳明他们可没有作过宰相。这一点老弟古往今来无人比肩。”

林延潮闻言不由抚掌大笑道:“元辅,这话可不敢当。”

赵志皋抚须道:“老弟为归德令,曾说过一句话‘功成不必在我’。本辅窃以为这一句不仅是谋身谋国之道,而且圣贤之学尽在其中。”

“以公利为义,以工商导利,以事功富国教民,假使国家真能如此道行之十几几十年,将来会是怎么一个样子呢?而家给人足、斯民小康会不会有这么一天呢?”

“这一天老夫怕是看不到了,但老夫想将这天下托付给你试一试。”

林延潮闻言想了一会,向赵志皋道:“元辅……”

赵志皋道:“宗海,老夫拜托你了。”

有了赵志皋的这一番话,林延潮决定给天子写密揭。

其实原因很简单,赵志皋肯定是想等国本册立后,然后凭此致仕荣休。

赵志皋若荣休,林延潮即成首臣。当然林延潮不答允,很可能有敬酒罚酒的后果,赵志皋不能凭国本之事荣休,那么掉过头来卡住自己施政,变成首辅次辅争权那也不是不可能。

入阁以来赵志皋,张位待己都不错,可谓言听计从。那么自己投桃报李,一个善始善终的交班接权,避免当年张居正高拱,严嵩徐阶之事,为后来者立一个规范,也算成一段佳话。同时也做给沈一贯看,属于立德的一部分。

再说无论得君行道,君臣共治,要变法改革都离不开天子的支持。在争国本事上‘欠’下天子人情,总好过其他事上拖欠。

林延潮在密揭里提了很多话,其中重提万历十三年时天子天坛祈雨之事。

当时入冬无雨雪,春夏间河流见底,百姓无水可汲,各地官员求雨无效。一直到了四月仍是无雨,于是天子率领百官弃轿马而不用,步行二十余里至天坛祈雨,以示求雨之诚。

沿途百姓目睹天颜无不感动。而上天因天子诚信感动,五月时果真下了雨。

林延潮当时被贬在归德,无缘见这一幕,但仍将天子祈雨之举比作当年‘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栉风沐雨’之言确实是林延潮在歌功颂德,因为他当年为讲官时,他知道天子最憧憬尧舜禹汤那样的治业。

至于其余‘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君子万年,永锡祚胤’这样的阿谀之词,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后于密揭之中,林延潮再三恳请天子早虑大臣之言,册立太子。

疏上后数日,没有任何回音。

不过这也正常,天子对于官员立太子的密揭都是没回应,有回应才是反常。

这日林延潮从内阁处理公事回府。

当时已漏下二鼓时分,林延潮乘坐大轿方抵至府门。

这才稍歇了一会。

忽闻圣旨抵府,林延潮读圣旨时但见虽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心底仍不胜激动。

林延潮第一件事连夜派人告知礼部尚书于慎行,让他备查前朝典制,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章程,然后告示各部百官。

派人告知于慎行后,于慎行本已入睡,但听到消息就立即起身坐轿赶往礼部,连夜查前朝典籍。

林延潮又派人告知赵志皋。

赵志皋也不介意天子绕过自己,第一个告诉林延潮,当场感激而泣。赵志皋还穿上官服与家人一起朝皇城的方向焚香叩头。

次日赵志皋,林延潮,沈一贯三位联名回奏天子‘仰惟皇上天性真纯,至诚髙厚,念元良之濬瑞,昭佑启之宏图,发自渊衷,断于顷刻,皇彞帝范,增祖宗世守之光,子继孙承,衍庙社万年之庆。’

同时各部衙门也在准备皇长子册立之事。

不过事情又起波折,天子这一道圣旨下达后,又如同失忆了一般,一个多月不再提册立大典一字。

时各部官员以为天子又要变卦。

不少官员又生上本骂街的冲动,赵志皋,林延潮一面安抚百官,一面上密揭催促此事。

终于天子下定决心。

三月初七日,天子下册立册封本予内阁,选定本月十五日举行太子册立大典。

闻此消息,赵志皋立即告知群臣,并让林延潮连夜起草册立诏书,京城内外官员闻此无不欢欣鼓舞。

消息传至慈庆宫,皇长子喜极而泣,孙承宗,李廷机等人也陪着皇长子默默流泪。

次日,赵志皋,林延潮,沈一贯与六部九卿廷议。

赵志皋将册立太子诏书给九卿商议,九卿以为林延潮所起草的册立的诏书文辞用典无不妥当。

同时廷议九卿一致决定册立诏书诏告万民后,再进行大赦天下。

死罪罪轻者改为流放,流放改为徒刑,徒刑改为杖刑,杖刑以下赦免,并清理庶狱,蠲免赋税。

一切恩典随着太子册立后一并传至各州县官员,惠及百姓。

从初七至十五日,这下诏至册立的时间实在太短,但官员们对此不敢有丝毫异议,就怕时间一长,天子又搞事……故而各衙门都忙得是鸡飞狗跳。

这几日官员们所呈给天子的奏章也是满满的歌功颂德之词,整个天下呈现出一等太平盛世的气象,为了皇长子册立大典添加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

期间天子也颇为关注,数度下旨催问内阁册立大典的进度。

至于内阁里三位辅臣都忙着操办此事,一把年纪的赵志皋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了皇太子册封事,但在这个时候却是很不争气地再次病倒了。

故而内阁大事都压在了林延潮,沈一贯身上。

还好这两位阁臣都是精明能干,任何千头万绪的事都能处置的井井有条。

到了十一日,林延潮,沈一贯正在阁内吩咐礼部,光禄寺,鸿胪寺官员,太子册立典礼的事。

沈一贯言道:“洪武永乐之时,皇太子册立之仪到三殿之上受册宝,宣德嘉靖以后改为至文华殿受册宝。但种种典礼仍在三殿之中举行,眼下三殿皆被焚毁,你们一部二寺议得当补救?”

礼部左右侍郎分别是冯琦,朱国祚,光禄寺卿书李植,鸿胪寺卿为张栋。

四人对望一眼,左侍郎冯琦上前禀道:“回禀阁老,我们几位议了一阵,以为有二等,一是在皇极殿原址上重新搭建棚屋,以为替代。二是将册封典礼一并移至文华殿举行,一切典礼从简。”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