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汉阙 > 第57章 魔鬼城

汉阙 第57章 魔鬼城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0:1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汉代玉门关外的自然条件,比两千年后好得多。

古时候,最起码在西周的时候,疏勒河水流很大,可以向西冲破沙漠阻碍,直接流入罗布泊……

但随着气候变迁,加上千里流淌沿途渗漏严重,疏勒河水流渐渐变小,加上近几十年,朝廷派赵过在敦煌试验“代田法”,搞大规模集约精耕细作农业,用水量很大,也有一定影响。

于是疏勒河出玉门关几十公里后,水势渐小,但仍然奋力往前流淌,并在沿途留下了一个个湖泊沼泽,还有绵长的绿洲带。

离开玉门关后,使节团便只需要沿着绿带往前行进,虽然这些湖区沼泽已经远离垦区,嚣声罕至,但湖边有枯萎的茂密芦苇,还有大片胡杨林,有飞禽走兽可供射猎,所以仍时常能见到在附近游牧的羌人部落,见了使团也不害怕,而是牵着羊过来与他们做生意。

离开玉门关的第一夜,使团就在一个小湖边过夜,他们头枕着粗大的芦苇草梱,耳听湖上的风声,身上虽然盖着羊皮裘毯,却依然寒冷。

到了第二天,疏勒河的水更小了,最终被干裂的土地完全吸干,只剩下一道干涸的河床,前方便是茫茫戈壁。

但生命的迹象并未完全消失,比如任弘就在距离玉门关九十汉里的一片低洼沙地旁,见到一大片芦苇、甘草、白茨等物,还有一座被废弃的驿站,以及驿站旁一口又大又深的井,打上来的水不同于湖泊的咸涩,竟甘甜无比……

“榆树泉。”

卢九舌既是翻译,也是向导,他在丝路上走过许多次,沿途每天要停留的点都了然于胸,便给任弘介绍起这榆树泉的由来。

“传说博望侯当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返回中原路过此地,没了淡水,又干又渴,见此处地表湿荫荫的,料想底下必有泉眼,于是掘了一丈多,果然有泉涌出,升至离泉口三尺许,便再不上升,若舀浅又升平。”

“到博望侯第二次出使西域,便让人在此栽了几株榆树作为标记,故称之为榆树泉,后来又渐渐有了驿站,只可惜十一年前,玉门关外全部放弃,此地遂废……”

如今张骞种下的几株榆树早已长得老高,隔着几里外都能望到,任弘仰头看着即将抽芽的树枝感慨道: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他们踩着先行者的脚印,尚且如此艰难,可见张骞凿空需要多大的勇气。经营丝路绝非一代人能成功,而必须每一朝每一代都要努力维系才行。

傅介子也坐在泉边喝水,面对任弘的感叹,他给了吏士们一个好消息:

“朝廷已给敦煌太守下了诏令,要重新恢复玉门关外的亭障驿站,等吾等从楼兰归来时,这里将重新设立一个候官,大煎候官,隶属于玉门都尉府!”

“新的候官会在此屯田耕作,修筑坞塞,往后使团、商贾再去西域,就不必在河仓城补给,此处,将变成新的起点!”

如此,帝国伸向西方的指尖,又能向前延伸九十汉里,这已经是长达十一年,朝中激进与保守两派剧烈争议、妥协后,重新迈出的艰难一步……

再往前走,任弘意识到,榆树泉谷地,大概就是敦煌郡能控制的极限了,因为接下来,他们开始进入真正的无人区。

第三天,使节团所见的景色,唯有大片的戈壁沙漠,远近一座座沙山沙谷,时隐时现,这里看不到一棵树,红柳和芨芨草艰难扎根,别看它们矮,根系却很深,能从地底几十米处吸取水分,偶尔从沙地上爬过的小蜥蜴,是这儿唯一的动物。

在戈壁上跋涉一整日后,黄昏时分,走在任弘边上的郑吉忽然发出了一声惊呼:

“前面有一座大城!”

……

不是韩敢当太阳晒久了眼花,也不是海市蜃楼,而是真的有一座“城池”出现在使团面前,一座座土黄色的土丘耸立在青灰色的戈壁之上,绵延数十里……

在远处看,它们如同高大的城墙,到了近处,则见到“城”中有密集的台城,有的似楼阁,有的似亭塔,在夕阳的映照下,变换出种种姿态,各台地之间,街巷纵横,还有十字路口,小型广场等。

卢九舌拍了拍目不暇接,左看右看的郑吉、韩敢当二人,笑道:“垄城到了,据说这是乌孙西迁前的都城,真是太大了,没人走全过。”

啥,乌孙人的旧都?

任弘听了却哭笑不得,乌孙一个游牧部落,怎么可能建得出这么大的城池。

当然,更不是什么古代文明,这里其实就是和玉门关一起联票卖的景点,雅丹魔鬼城么……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