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66章 建奴南下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66章 建奴南下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9:1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临清州以北十余里,一支清军正沿着运河东岸逶迤南下。

为首武将身材高大,满脸虬髯,身穿镶红边的明黄棉甲,头戴一顶钵胄,盔顶的缨枪足有两尺高,猩红色的流苏在风中微微摇曳,看着颇有些拉风。

这个武将不是别人,正是建奴镶黄旗巴牙喇纛章京鳌拜。

现在的情况跟历史上略有不同,历史上协同王鳌永招抚山东的是镶红旗,领军的是固山额真叶臣,可是现在换成了镶黄旗,领军主将也成了拜音图。

不过动用的兵力数量还是不多,只有镶黄旗的两个甲喇以及正黄旗汉军的十个牛录,此外还有三千多包衣以及三千明朝降军。

总兵力也只有一万两千。

其中建奴只有三千余人。

从德州进入山东地界之后便兵分两路,一路由镶黄旗固山额真拜音图率领经由平原、禹城从陆路直扑山东首府济南,另一路则以巴牙喇纛章京鳌拜为主将,正黄旗汉军固山额真祖泽润为副将,继续沿着大运河南下兖州府。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多尔衮的野心并不大。

至少这个时候,多尔衮还没想过一统华夏。

要不然,他就不会只是派出一支不足两万人的偏师南下,这完全就是一种政治投机,看看有没有便宜可占,有就占一点,没有就拉倒。

用多尔衮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但得一寸是一寸,得之一分是一分。

所以鳌拜也就没什么紧迫感,只是沿着京杭大运河优哉游哉南下。

然而让鳌拜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路上竟然异常顺利,兵锋所向,运河沿岸的故城、武城诸县都望风而降。

其实这个时候,取消剃发令的诏令已经传遍整个北直,也已经传到紧邻北直的故城、武城诸县,各县官绅百姓闻讯之后便毫不犹豫的归降了建奴。

没有理由顽抗,大明朝都已经烂透了,换个朝廷难道不好吗?

所以这一路上,好几座县城望风归降,而且建奴还受到了当地官绅百姓的隆重欢迎,鳌拜遵照多尔衮的吩咐也没有进行烧杀掳掠。

这种情形,就给了鳌拜一种强烈的错觉。

只要大清兵到,东昌府乃至兖州府也会跟着闻风归降。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当夜不收突然传回消息,说某地的官绅百姓不肯归降,鳌拜就会格外的暴怒。

前方骤然响起马蹄声。

随即一小队夜不收疾驰而回。

为首的正是刚晋升白甲兵不久的雅布兰,棉甲上还插着一支箭矢。

鳌拜见状一下蹙紧眉头,问道:“雅布兰,怎么回事?遇到贼兵了?”

在鳌拜甚至所有建奴的想象中,陕西、山西、山东以及河南都是流贼的地盘,所以雅布兰遭遇的只能是贼兵。

至于大明,早已经龟缩到江南。

然而雅布兰的回答却让鳌拜愣了一下。

“回大人,不是贼兵。”雅布兰道,“是明军!”

“什么,明军?”鳌拜错愕的说道,“王鳌永和前明的那些降臣降将不是说,明军已经龟缩到江南,山东怎么还会有明军存在?”

“末将不清楚。”雅布兰道,“但真的是明军。”

鳌拜略一沉吟,便派人把祖泽润还有高第叫到了跟前。

高第是原山海关总兵,跟着吴三桂一起降清,降清之后他的一万军队被多尔衮剔除了空额以及老弱,只剩三千人。

这次高第也是跟着来了山东。

说白了,就是来给建奴充当炮灰的。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