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65章 漕运漂没(为龙盘虎踞卧麒麟大盟主加更)

第(1/3)页

时间很快来到六月中旬。

瘟疫并没有爆发,但是聚集到徐州的流民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本来,从北直隶背井离乡逃难下来的百姓是准备南下前往南直隶的,因为南直隶历来都是中国最富庶最繁华的地区,而且战乱也少。

但是崇祯在徐州的屯田改变了这一结果。

听闻当今圣上亲自在徐州主持屯田,原本准备去南直隶的百姓便纷纷改了主意,蜂拥来到徐州参加屯田。

不到半个月,便聚集了十几万流民。

而且还有更多的流民正从黄河沿岸向着徐州这边蜂拥而来。

这就不免让崇祯心中的那根弦再次绷紧,因为屯田的前半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所以来的流民太多的话,就会把整个计划都给拖垮。

本来,从扬州北上的运军已经抵达徐州,并且运来了20万石大米。

如果仅只是10万流民,按照一个流民一天一斤的口粮标准,一天不过667石,到今年秋粮下来,也不过12万石。

所以养活10万流民完全不是问题。

但问题是,当下的10万流民很可能只是开始。

崇祯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波从北直隶涌来的流民很可能会超过50万,甚至于有可能超过100万人。

建奴的剃发令,杀伤力极其惊人。

要是这样,漕运的压力就会陡增。

崇祯也是现在才知道大明的漂没有多么的夸张。

就说这个漕运,你根本不能按照理论数字来算。

按路振飞说的,从扬州到徐州单程只要一个月,一条漕船装载400石,那么理论上一万个运军一千条漕船,一个月就能运输40万米到徐州。

可是实际上呢?实际上就只运来了20万石糟粮。

剩下20万石哪儿去了?一是运军和漕船的数量没有路振飞估计的那么多,二就是漂没。

这个漂没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漂没,就是运输途中漕船朽坏倾覆或者粮食浸水霉烂,另外一种就是官场潜规则的“漂没”。

史载毛文龙的东江镇,额定一万两银子的军饷,实际只能拿到七千甚至六千两,剩下的三千到四千两银子就被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机构结漂没了。

崇祯只是没有想到,都到这个时候了,大明都快要亡了,居然还要玩漂没。

这一刻,崇祯才深切的感受到做事的难处,没有一支高效廉洁的官员队伍,无论你做什么事都只能是事倍功半,就像陷入泥潭,越挣扎越窒息。

比如现在,崇祯想查漕粮漂没都没办法查。

一是手头没有堪用的人,二就是缺乏精力。

仅仅只是屯田事务,就已经让他忙到焦头烂额。

由于缺一个专门管屯田的官员,眼下的屯田事务就已经够让人头痛。

崇祯自己是个二把刀,王承恩、韩赞周还有高起潜这些太监就更不顶用。

流民梳理、耕地统筹、农具分配、种子供应,这些事务庞杂且凌乱,非常消耗精力,反正崇祯已经忙得焦头烂额。

如果流民数量再多些,他真担心自己会被累死。

有人说了,为什么不让徐州的地方官员管屯田?

早试过了,徐州的地方官员管屯田比崇祯自己管还不如,而且还敢贪污,徐州的同知和判官就是因为贪污被革职。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