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七十章 志不在此的人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百七十章 志不在此的人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8:4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一句老先生让李承乾会心一笑,颔首道:“好,就在这里等你。”

张九龄又一次行礼,神色极为敬重的告别。

等人走远了,李承乾依旧站在这里,目光中张九龄的身影融入了那群少年人中。

这些少年人只是在骊山边上的小溪边休息了片刻,就要继续往长安城而去。

这些少年学子有高矮胖瘦,有的衣着光鲜,也有的人……他们衣着破落,但他们眼中都充满了傲气与少年该有的光芒。

“朕很喜欢他们的眼神,锐意进取敢于提问的勇气很好。”

李道彦双手递上卷宗,“陛下,这是有关张九龄的记录。”

李承乾拿过卷宗,一边走一边看着,卷宗所记录的都是有关张九龄的过往,在地方的记录中张九龄年少时就已有了名气。

八岁时就能够撰写文章了,十岁之后其才学就已名满岭南与江南两道。

当今太仆寺少卿王方庆对这个年轻人多有赞誉。

看罢卷宗,李承乾将其交给了李道彦,就回了骊山。

一个月之后,李承乾又一次来到了骊山脚下的溪边,张九龄再一次来到了这里。

李承乾继续隐瞒着身份与他交谈,“听说你要去支教了?”

张九龄也在观察着老先生,这位老先生与一个月前相见时没什么区别,只不过身边多了两列侍卫,大概二十人。

不过老先生的穿着很随意,传闻中关中的勋贵依旧很多,一个村县有一两家勋贵也是寻常事。

上一次见到这位老先生,对方身边没有带着护卫,他行礼询问道:“老先生今日为何带着侍卫。”

李承乾解释道:“他们要跟在身边的。”

张九龄尴尬一笑。

“你放心,他们只是提着刀壮大声势而已,不会伤人。”

几个侍卫面色都有些僵硬,他们是从飞虎队中选出来的禁军,来保护太上皇的,而且他们都是从西域厮杀中杀出来的。

李承乾目光示意一旁的那块整洁的石头,道:“坐吧。”

这位老先生不论是谈吐还是见识都是极为不凡的,张九龄再一次行礼,十分恭敬的坐在一旁。

看他坐姿端正,还十分拘谨的模样,李承乾拿起放在岸边的鱼竿,递给他,“钓鱼!”

“谢老先生。”

“这一次前往长安有什么收获?”

张九龄回道:“此去长安到了崇文馆,我需要在文林馆学三个月,才去各地支教。”

李承乾道“那么你还要在长安城三个月?”

“嗯。”

“崇文馆什么时候有这规矩?”

“看来老先生久居此地,多半是不过问朝中诸事?”

李承乾笑着道:“呵呵呵,老夫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过问朝中的事,朝中的事又与老夫何干。”

“可是……”张九龄疑惑道:“可是老先生又怎知往年科举试题?”

每年的科举试题,李承乾都有参与,甚至是增减过试题。

李承乾思量了片刻,找了个借口就解释道:“你看看那些从骊山路过的年轻人,老夫时常与他们谈话,能够听到只言片语。”

“老先生曾在朝中任职吗?”

言罢,张九龄注意对方没有回话,他又道:“小子冒昧一问。”

李承乾稍稍摇头,又道:“是的,当初在长安城任职。”

一老一少开始了攀谈起来,当年史书上的唐朝名相就坐在身边,而且还处在少年时期。

张九龄又问起了关于治理民风相关的事,就比如说现在的人们的确是越来越富裕了,但是如何让人们继续保持戒奢以俭。

已富裕起来的人的确很难再回到贞观初期那个十分匮乏的时期,既然关中越来越富裕,关中与洛阳也已成了中原最富裕的两个地方。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