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六十九章 葬了一个时代的昭陵

第(1/3)页

见到五岁的孙子递上一卷奏章,李承乾从他的小手中将奏章拿过,自语道:“看在孙子的份上,朕再帮帮他们。”

李适之又嬉笑着去抓琉璃水缸中的小鱼。

皇帝退休了,就成了太上皇,职业生涯结束了,也就换了一个职业称呼。

每到秋季,李承乾就会离开皇宫,寻个僻静的地方钓鱼,身边总是带着孙子李适之。

上元四年的时候,英公就过世了,追封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葬入昭陵。

李世民望着远处的灵车痛哭着,整个长安城为之悲痛,以李唐一朝最高的葬礼下葬,一切以汉时的卫青,霍去病的礼制相当。

上一个有此等待遇下葬的是卫公李靖。

李承乾又一次见到李震,此刻的李震也已是一头的白发,是军中颇有名望的老将军。

“家父说我的谋略不如裴行俭,勇武不如薛仁贵,智不如王玄策。”李震感慨道:“其实梁建方一点都不老,但家父没有给他太多的兵权,而后他就告老了,之后将绝大多数的兵权交给了裴行俭,薛仁贵,王玄策三人。”

在英公的晚年,兵权的交接并不是太顺利,或许英公真的看不上梁建方这个将军的才能,在他上了凌烟阁之后,英公就开始分权,有意将梁建方的兵权架空了。

这也导致了梁建方早早告老,英公更看重年轻一派的才能。

李震递上一卷书,解释道:“这家父早年前编写的书卷。”

李承乾接过书卷,询问道:“医书?”

李震颔首道:“家父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见识过很多的伤兵,也与很多大夫有过往来,在我小时候……”

话说到一半,李震的眼眶又是通红,他接着道:“我记得在小时候,家父总是亲自给一些伤兵用药治伤,那时候军中好多将士都很拥戴家父。”

“当年家父就想要编写一本药经,在很多年前。”李震的话语一转,又道:“在很多年前……其实家父就想要交给陛下了。”

李承乾看着这卷药经,道:“英公有心了。”

李震再一次行礼,又翻身上马之后追上英公的灵车。

岁月流淌而过,有些人会在史书上留下名字,有些人的名字会在史书上留下一句话,还有的人能够在史书上能够留下几句话。

还有人能够在史书上留下篇章,还有的人能够在史书上记录好几卷。

当今皇帝年幼时,学自当世史学大家来济,因此这位皇帝最擅长的事是史学。

李承乾觉得这大概是当年来济真的将太子当作他的史学传人在教导。

上元五年,长孙皇太后过世了,李承乾跪在母后身边,亲自为母后梳了最后一次头,春秋八十年的母后送入了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今年的春雨来得很早,葬礼结束之后,李承乾多了一些白发,不仅仅是两鬓的白发,即便是梳理也藏不住这些白发了。

李承乾与父皇走到了立政殿,停下脚步。

跟在后方的李丽质见到了尘封多年的立政殿,再一次掩面哭泣了起来。

李世民伸手按在满是尘埃的大门上,用力一推,屋门就此打开了,好多年过去了,立政殿保持着原样,就连当初的家具都还在。

跟着父皇走入立政殿内,也看到了放在窗台上的肥皂,这块肥皂方方正正,是多年前的样子,没想到留到了至今。

雨水淅淅沥沥落在了皇宫中,李承乾让弟弟妹妹们都先回去了,而自己回头看去,见父皇已开始在收拾立政殿。

李承乾走上前,帮着父皇整理。

也没让宫里的人来收拾,父子两人一直到了夜里,才坐在殿外,无声望着夜空。

殿外依旧灯火通明,一群宫里的人都在照看着,生怕太上皇与老太爷会有什么意外。

可这父子两人安静得出奇,只有风声偶尔吹过。

“那昭陵就剩下朕与辅机没有进去了吧。”

李承乾道:“父皇,这人世间多好啊,何必急于一时。”

殿外传来了轻微的抽泣声,昭陵的意义不只是埋葬了几个人而已,昭陵埋葬了一个时代的人,它埋葬了一个光芒万丈的时代,一个豪气云天英雄辈出的时代。

昭陵葬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残留的最后一点微光,也在慢慢熄灭。

往后,留给世人的就是一片新的天地,那片天地会有新的英雄好汉,会有新的义薄云天。

上元七年,赵国公长孙无忌过世了。

紧接着的次月,抱着李适之的老太爷闭着眼,再也醒不来了。

李适之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他知道老太爷睡着了,再也不会醒来了,也没有哭泣,而是呆呆地看着忙碌的人们。

秋雨始终按照四季的节气准时来到关中,唐昭陵前,李唐的兄弟姐妹们站在这里。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