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墨者荣耀 > 第80章 邯川戍主

墨者荣耀 第80章 邯川戍主

作者:白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6:24 来源:笔趣岛

潇湘楼的谈话不出意料地泄露出去,让很多人产生了戒心,墨家丧失地位已久,并被儒家不喜,人人避之不及,即使有些原来对杨崇观感不错的人,也不敢再为杨崇说话。中枢的行文也很快下了过来,杨崇以正七品的身份领兵部主事兼邯川戎主,负责化隆县的榨场和屯田。西魏废帝二年,化隆县因境内有化隆谷得名;大业三年,朝廷废黄河以南之廓州,改置浇河郡,化隆县属浇河郡辖地,后又划归西平郡。

元无竭和独狐篡等人都明白,这是裴矩等人拿杨崇实在没办法,只好用这种方式将杨崇流放,不过屯田的地点从湟水县改到化隆县,对杨崇很不利,因为化隆县能够使用的土地远远不够,而且地理环境险恶。不过杨崇还是和平常一样笑嘻嘻的,在职方司问曹通、马济、吴卓三人:“你们谁愿意和我去西平郡,到了哪里就是正九品的屯田管事。”

在隋朝,官吏分治,各有各的体系,从吏到官是难以逾越的一步,象杨崇这样主动想到下属的例子就更少。不过三人都是兵部老人,不仅清楚西平郡的情况,也了解杨崇现在的处境;片刻沉寂之后,吴卓开口愿去,杨崇就把这件事敲定了下来。卫府的支持还是得力的,不仅决定给杨崇增到一千戍兵,独狐篡还把史大千和单福、单英派了过来,作为领兵的将领。

杨崇在出发前,决定将长安的事情全部委托给孟鲲鹏,杨雷的忠心不成问题,但是有些事杨雷抗不下来。姜菲决定和杨崇一起去西域,楼观道在西边势力雄厚,冯齐整派了弟子天鉴、天缑前来协助;杨崇自己家里安排了杨横带着杨三、杨四、杨七、杨十,还有孤地藏。孟鲲鹏拨来了司空行和覃云祐,司空行曾经做过上戍主,只是因为宇文忻谋反而丢了官职;覃云祐则是一名老兵,去过吐谷浑等地。

杨崇一行从长安出发,带了五大车的硝、木炭、硫磺,杨崇的想法很简单,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就顾不上什么隐忍,多活一天是一天,只要有人打上门,就让他尝尝火药的厉害。杨崇在玉门关领到了增发的四百精兵,张巨也被调给杨崇,杨崇根据张巨和吴卓的介绍,得知化隆县其实就是一戍两堡。

邯川戎掌管的就是汉代护羌校尉侯霸在东西邯屯田的区域,另外就是日兰堡和石城堡,分别是前凉和北魏时的县治。不过到了邯川戎,杨崇的第一个意外就是看到了杏花,刚刚下过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上还有雪水,但是丝毫不影响其他花朵在太阳的照射下展示美丽的花瓣。

邯川戎的原戍主是大刀王挺,一个驻守边关近十年的军官,得知杨崇从来没领过兵,不由得大为好奇,私下里向史大千打听:“朝廷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直接任命你做戍主?”

史大千摇头道:“我不合适,杨崇是以兵部主事兼戍主,他来这里,最主要的是开榨场和屯田,戍主的任命只不过是为了方便他行事。”

这一点王挺理解,边关的郡县其实都是军州,居民很少,如果没有兵权就等于什么都没有,王挺同时也有点好奇,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杨崇屯田还好理解,大不了多送一点囚犯过来,但是开榨场又如何进行呢?王挺找了个理由,没有急着离开,反而呆在石城堡,等着看杨崇的动作。

杨崇在化隆县跑了一圈以后,发现黄河正是在化隆县奔下青藏高原,自尖扎进入循化,古什群峡是黄河的必经之地,两山对峙,崇山峻岭,高耸入云,陡壁如削,荫天蔽日。黄河入峡后,因河道狭窄,河中礁石暗伏,滚滚河水飞湍造漩,咆哮而下,登顶观景,蔚为壮观,十分险绝。

回来后,杨崇就开始做人事调整,史大千担任副戍主,负责军队;单福和张巨分别统领一百五十人驻扎在日兰堡和石城堡,至于原来王挺任命的两个堡主慕容息雄和公孙祐,被杨崇调回邯川戎,担任骑兵营的将领。司空行和吴卓担任屯田管事,分别负责东邯堡和西邯堡,杨崇的规划是榨场开在西邯堡,东邯堡以后就是化隆县的县治和邯川戎的大营。

化隆县的县令原来就是邯川戎主兼任,杨崇也就不另外安排人员,只是把治安交给原先的副戍主程尚;单英负责协助史大千练兵。邯川戎实际上居民也不多,四个堡加在一起不过一百七十八户,五百人左右;不过流垦营中现在还有一千三百多人,都是普通的囚徒和士卒,没有几个有背景的。

杨崇召开了一个家庭的会议,决定在邯川戎建工坊,听姜菲建议建一个药塾,仿照大兴药塾培养救护人员,顺便采集药材;姜菲和天鉴、天缑到附近山上看过,药用价值较高的有冬虫夏草、青贝母、猪苓、甘草、党参、柴胡、雪莲、黄芪、三七、贝母、血满草等。杨横则负责建立官办的铁器坊,在流垦营中培养打铁的工匠;孤地藏和覃云祐被杨崇派到鄯善,寻找有可能合作的药材商,顺便买一些奴隶回来。

杨崇看东邯堡和流垦营中还有不少小孩,决定自己掏钱建一个私塾,要天鉴教这些小孩识字;这件事在邯川戎引起不小的震动,因为杨崇的原则是无论囚犯的子女,还是奴隶或其他异族的小孩,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力,学汉字。史大千等人早就听杨崇灌输过这种思想,倒也没觉得怎样,程尚和公孙祐却有点接受不了,这些胡人和奴隶的孩子,怎么能和大隋的子弟一样。

最后还是司空行出了个主意,让杨崇把要上私塾的这四十多个囚犯和流垦营的孩子买下来,当做自家奴婢,那别人就不会管了;胡人的小孩可以拜姜菲为师傅,投入楼道观的门下。果然,杨崇花了一百两银子,改变了那些小孩身份后,程尚等人就不再反对了;姜菲等人西来,本身就肩负着传教的使命,虽然姜菲没有收徒,但是直接让天鉴把私塾挂上楼观道的牌子,不仅仅教书,还做法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