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 第九十五章 不愧是起义的城市

第(1/3)页

打的一拳出,免得~~。

能解放中国,打退很多国家的人,是不可能去给人当小弟的。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是因为苏联第一书记换人,态度不一样。

在一九五五年的时候就出现了要求苏联从大连旅顺撤军的事情。

苏联撤军倒是答应的很快,也撤的快。但是撤军是有前提的,就是他们在旅顺投入的设备和设施不好带走,得卖给我们。

设备和设施都是一些落后的东西,卖给中国的价格却不低。国内是以债务的形式购买的,基本上就是花了一大笔钱才送他们走的。

而在今年,也就是这一九五六年,两国关系已经开始出现问题。

工厂援建进度拖延,技术资料提供不再积极,很多项目搁浅。

国内肯定是要未雨绸缪的,考虑一些事情的时候就要往坏的地方想。

所以目前的局势是部队供应优先,一汽在生产的卡车是如此。明年第二机械工业部会把某型号的边三轮实试制任务交给昌城的洪都机械厂,生产出来后也是部队优先。

在历史上,南京那边的汽车厂是先派人学习了某款苏联轻卡的制造技术。然后会在几个月后申请开发轻型卡车的试制,而那时候解放卡车刚好制造出来,在进行生产。

研发一辆汽车的生产,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不是一件小事情。因为南京申请的不是简单仿造,是跟一汽那样,需要弄自己的配套生产的。

单纯的仿造就是买一堆零件看看能不能按照样子造出来,研发是看看这些零件我们能不能能搞出来,然后再按照款式去组装起来。

南京那边要研发轻卡汽车,人力和财力投入是不小的。要投入多少,如何去投入,要多少部门和企业去配合。都是工业部要考虑的事情,像这种大投入的,哪怕是国内需要的产品,也不是头脑一热拍板就是了的。

生产汽车基本上都属于重点项目,这样的项目从申请到审批,能半年批下来就已经算快的了。

要知道苏联援建的项目,要想开工都差不多要审批三个月以上。这审批是综合考虑的问题,不是张嘴我要如何,我要怎么样的。

江成在昌城的那种忽悠法,在真正的大项目上是行不同的。

江成能在昌城造车,他的情况跟其他地方单位造车不一样。第一是自身有造车技术,会造车。

第二,压根没从国家的战略角度出发,也就是国家目前需要什么车他不管,他只是想着在昌城造一些送货的车就可以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