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寒门宰相 > 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万邦来朝(第二更)

寒门宰相 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万邦来朝(第二更)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9:33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二使者走后,章越目光烁烁。

户部尚书陈瓘,礼部尚书苏辙知道章越此时此刻必在筹谋大事。

事实上,二人想的没错。

没有联络上北阻卜不要紧,拔思巴部和汪古部对辽国本身也是时叛时附,辽国对这两部一直是花钱买太平。

辽国左手拿着大宋的岁贡,右手交给了拔思巴部和汪古部,赈济当地的贫民。

拔思巴部和汪古部看到辽国给钱了态度就很好,可一旦给少了就开始呲牙,也属于养不熟的。

辽国其实也没什么办法。

阻卜各部中真正依附辽国的,主要是漠南阻卜,也是西阻卜。

就好比宋朝将番人分作生番和熟番一般,西北阻卜、北阻卜(漠北阻卜)对辽国是生番,西阻卜(漠南阻卜)是熟番。

漠南的阻卜各部主要是敌烈部与乌古部,此两部被辽国打服后,辽国设置了乌古敌烈统军司管辖。

到了后来敌烈部一分为八,两部随辽国内迁,而剩下六部被称为塔塔儿部。

塔塔儿翻译过来与鞑靼读音差不多,也是阻卜一大强部,实力比克烈部不相上下。

历史上塔塔儿部是辽国和女真忠实打手。磨古斯大叛乱中协助辽国将王罕的祖父磨古斯擒住的,就是塔塔儿部。

成吉思汗的祖父俺巴汗和父亲也速该也是被塔塔儿部所杀。

所以塔塔儿部与蒙古部和可烈部有世仇,因此成吉思汗历史上才托庇于王罕。

如今的辽国塔塔儿部甚至到了后来金国,一直是阻卜各部中最强大,也最得辽国信任的,类似于完颜部于女真中的地位。不过塔塔儿部偶尔也会反叛辽国。

纵观整个辽史,阻卜一直在叛乱,辽国对阻卜用兵一直是持续不断的。

据上次敌烈部叛辽是七十年前的事。

拉拢最强的一派来打压全部,素来是辽国镇压阻卜和女真的手段。

这一次拔思巴部和汪古部来朝贡,章越从这两名使节口中得知,磨古斯已经开始联合蔑儿乞等部持续袭扰辽境。辽国西北路招讨司竟也是一味的息事宁人。

按照另一个时空历史大安八年,也就是三年后,磨古斯引导的阻卜九部大叛乱就会发生。

这是辽国经历最大规模的叛乱,规模远超宋朝的方腊起义。

表面的起因是因为辽国‘误击’耶睹刮部所至,但实际上辽国早已在国力下滑的路上,耶律洪基临终时告诫太孙不可与宋开战,以两家百年和睦为念,不是他热爱和平,而是他明白辽国对阻卜,女真的控制越来越力不从心,不可与宋开战。

陈瓘见章越重新坐下,上前道:“辽国江河日下,反观这数年,大宋在司空主政下蒸蒸日上,眼下司空必是智珠在握了。”

苏辙亦道:“一切皆按司空谋划而行!”

章越道:“你们二人莫要奉承我。”

“我不过想到昔日隆重对时,诸葛孔明曾言‘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章越顿了顿道:“这‘天下有变’四字,真真正正的诚如是也。”

陈瓘,苏辙二人点头。

苏辙道:“先帝此生宏愿都在收服汉唐旧疆,丞相承先帝遗命,犹如汉昭烈帝托孤于武侯一般。”

“武侯七出祁山,北伐中原,可惜壮志未酬。是因荆襄不在蜀汉之手,故独木难支。”

“而今国家兵甲已足,百姓安居乐业,四海蛮夷渐安,唯待‘天下有变’之时!丞相谋定而后动,远非武侯可及啊!”

不过章越却道:“我岂敢比之武侯。”

“但唯有在鞠躬尽瘁上效仿,此生便足以留名青史了。”

先帝遗命对于章越便是一面金字招牌在手,同时先帝临终托付之言也犹如千斤之重一直压在心头。

从始至终在‘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八个字上,章越没有辜负先帝。

陈瓘道:“昔年在幕下时丞相常教诲下官,谋事者三分在人,七分在天,故不可强求。”

“但平日若不日拱一卒,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便大势来时,也无从把握。”

顿了顿陈瓘道:“可惜蔡持正他们不理解司空的苦心,甚至不少太学出身的官员也是反对此番与辽议和之事,甚至还言时至今日还缴纳五十万岁币实为国耻。”

“这些人是一心要灭了党项辽国,甚至直言现在就当收服幽燕,直捣黄龙府。”

章越闻言笑了笑,不过他明白到了他这个位置,已不是他章越一个人,他章越代表了某个利益集团,或者说某个意识形态的代表。

别看章越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自己要挡了手下们上进的路,人家也不买你的账。

何况还有蔡确,吕惠卿,章惇他们摇旗呐喊,他们的目的不仅有建功立业,还有青史书照。只要灭了党项,新党的位置就可以拔高,他们的地位史书上绝不会列入奸臣传,而是名臣传了。

苏辙听了脸一沉道:“大不了将这些人再罢了便是。要是日后灭党项事成,倒显得是他们之功。”

章越摆了摆手道:“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不要无端因言语上的事,责罚于人。”

顿了顿章越对陈瓘,苏辙调侃道:“再说咱们福建路啊,素来出‘帝党’。”

苏辙道:“我看不过是好大喜功罢了。”

片刻忽黄履神色凝重的入内道:“丞相,蔡持正在安州吞金自尽……”

章越闻言起身,满脸不可置信。

苏辙,陈瓘二人也是一脸惊讶,震动,檐下的官吏见数名相公如此都是惊讶。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

黄履有些梗咽地道:“持正留书血谏,请丞相挥师北伐,勿忘先帝遗命!”

章越闻言颓然坐倒在椅上:“师兄……”

章越眼前突然闪过三十年在太学门外初见,高大的槐树下,那个锋芒毕露,精明过人的青年。

陈瓘想起蔡确也是唏嘘。

而数度弹劾过蔡确的苏辙终也是长叹一声,多年恩怨随着人死一刻,全部烟消云散。

章越徐徐道:“我与师兄都是寒素出身,从无人依持一路走来,而有了今日……”

陈瓘安慰道:“丞相不必太难过,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蔡持正也是一心报答先帝之厚恩,故相从于九泉之下。”

章越道:“恢复蔡持正一切……”

顿了顿章越言道

“不,待我平了党项后……”

片刻后蔡京也是入内急道:“丞相……丞相……持正他。”

章越点点头道:“我知道,持正身后就交给你办,子弟家人先务必要看顾好。”

蔡京言道:“是。”

说完蔡京也垂下泪来。

苏辙看蔡京心底老大一阵不舒服,以往章越与蔡确关系不好时,蔡京谈及蔡确多有贬词,可众所周知之前蔡京与蔡确关系是不错的。而今蔡确去世了,对章越威胁不在了,同时见章越念起旧情,蔡京又同蔡确关系密切了。

苏辙看不惯蔡京这般作为。

陈瓘也不喜欢蔡京,当然他也知道蔡京事章越非常用心。

章越任何动态,一个眼神,随便一句话,他都非常用心揣摩背后的意思,在外办事也是言必称‘司空’,这样的官员怎叫上位者不喜欢呢。

……

元祐三年,正旦大朝会。

凛冽的北风终于歇息。

正旦的汴京城银装素裹,一派瑞兆。

宣德门城楼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下,更显巍峨峥嵘,盘踞在帝都的中轴线上,俯瞰着四方。

丹墀之下,百官肃立。

章越身为当朝一品身着紫袍,位列诸班之首,文彦博,冯京,吕公著等名臣好似定海神针,坐镇于前。

文武百官依品序分列,赤、紫、青、绿的各色官服宛若朝霞霭霭,铺满了汉白玉砌就的广阔御阶。

天家威仪如斯。

殿陛之上,少年天子赵煦高坐于御座之上,冕旒垂珠,神采奕奕。

经历灵州大捷、西夏请降、与辽国最后请和后,这位年轻帝王的目光中又更多了几分深沉的威势。

他注视着眼前恢弘的场景,这正是章相公与众臣工们竭力营造的鼎盛气象。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