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77章 曹操的离间是单发的,李素的离间是群发的

第(1/3)页

张举提出的议和条件,刘备和李素当然不会答应——哪怕张举把所有钱财都给了,刘备也不能落下私自议和纵敌的把柄。

这种事儿首先政治上就不正确,要被政敌揪住攻击的。

要钱可以,把张举的部队打得仓皇逃窜、来不及带走的沉重车仗物资,最终照样可以拿到。

就好比奎爷要太阳神之弓,从来都是驾着地狱犬一口喷死、杀人夺宝的;哪有跟宝物持有人谈判、允许对方以宝换命的?

不过,既然来了使者,还是要好好利用——李素这人的种族天赋,就是只要有外交使者,他就能占到便宜,就能诈骗到利益。

无论是他当使者去别人那儿,还是别人派使者到他这儿来,都行。

“逢使必诈李伯雅”的大号,岂能浪得虚名?

张举的使者很快就进来了,让刘备和李素都颇感意外的是,居然还是个乌桓人。

这种文职工作,不都该是汉人比较擅长吗?

李素稍微想了想,很快琢磨过来,对刘备附耳说道:“可能是张举也知道汉人背叛朝廷,不好意思为使,所以派个乌桓人。”

刘备点点头,表示理解。

这就好比近代外国入侵,双方要谈判,来个外国人肯定比来个汉奸要好一点。汉奸还怕被母国清算,而外国人可以援引“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但既然使者的民族身份可以被利用,李素当然也不会浪费——他脑子里,对于各种使者身份可以被如何利用,早就有一套本能反应了,都不用临时想。

所以李素瞬间就演了一出戏。

他假装还没认出来使是乌桓族,立刻拍案呵斥:“来人呐!把这个汉奸推出帐外斩首!让天下人知道联胡杀汉的下场!”

刘备微微懵逼:怎么搞的?刚才不是你劝我不要杀使么?怎么好不容易放进来了,又变卦了?

到底尼玛是杀还是不杀!

幸好,刘备对于李素的外交谈判智谋早已无条件信任,所以哪怕再懵逼,他也没有开口质疑。

帐下的护卫见刘备不反对,立刻就按李素之令把那使者拖翻在地。

使者显然并不专业,也不想白白死在这里:“冤枉啊!我是乌桓人,都不是汉人,怎么能算汉奸!”

李素就等着他这句话呢:“哦?你是乌桓人?看起来不像嘛,跟我们汉人一样白净。罢了,既然不是汉奸,倒是不便斩杀来使,快快松绑——

你叫什么名字?你记好了,我乃幽州别驾李素,此番可代表刘使君与你家大人相谈。你是辽西大人丘力居的下属吧?来人,远来不易,给他杯酒。”

不管后面谈什么,先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给张举和乌桓人之间丢一个离间计过去。

反正挑拨张举和胡人的团结程度,任何时候都是不会错的,这是无本买卖。

遍观史书,强间弱以伪书,弱间强以诈降,此自然之理也。

比如从黄盖到周舫,为什么一次次东吴诈降曹魏成功的那么多?就是因为魏强而吴弱,在没有用计的时候,吴人正常主动投降曹魏的太多了。

十次真降里夹带一次诈降,往往就成功了。但那九次真降因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配被历史书记载,就形成了幸存者效应的认知偏差。

同理,曹操给韩遂用过一次抹书离间,后来魏吴对峙那几十年里也一次次伪书诬陷吴军将帅要投魏,也都导致了吴人的自相猜疑、甚至真的逼反。

那也是因为弱势一方在没有被用计的正常情况下,就已经见多了自己手下人给魏国暗通款曲,所以惊弓之鸟了。

可怜的乌桓使者,还一句话都没开口呢,就先被离间计劈头盖脸灌溉了一波。

如果说曹操用伪书离间计都是临时起意、现编现写。

那李素的伪书就像是已经形成了工业化作业流程、先拿爬虫网络把整个通讯录爬下来、然后鸟枪法群发诈骗短信。

听李素对乌桓人那么客气,而且似乎刘使君对丘力居相对友好,这位使者也不敢立刻指出“我不是丘力居部落的,其实是乌延部落的”,免得额外受到皮肉之苦。

就暂时假装冒认丘力居部署吧: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