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1章 皇帝也收封口费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41章 皇帝也收封口费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3:1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说句实在话,来宗正府任职这二十几天,李素连跟刘虞说话的机会都没捞到过几次。

至今为止,他跟这位顶头上司实在谈不上熟悉。

刘虞跟刘焉不一样,他毫无私心,也就没有动机去拉拢和利用李素——刘焉之所以“礼贤下士”,是因为他知道把李素和刘备的事迹炒热,对于他心心念念的“废史立牧”大业有很大的推动效果。

至于李素本身的才华,虽然也显露了一些,但还远不足以让“九卿”级别的大佬把他当能人异士尊敬。

所以,刘虞虽然征辟了李素,但也就把他当成一个“可堪一用的基层属吏,说不定将来可以带到幽州去帮着管管军队后勤调度”,并没有额外的重视。

今天,也是收到了韩卓的回信,才信步过来看看,顺便考校一二。

李素知道,未来回到幽州,这刘虞就是他和刘备的顶头上司了。至少在张纯、张举叛乱彻底平定前,都要在这位大佬手下做事。

因此眼下有机会表现,他还是非常珍惜的,言辞应对也都极为走心。

他略一思索,用尽量不犯忌讳的措辞解释:“刘县尉当初于我,有救助之恩,若非如此,我也不能逃脱张纯爪牙的控制、出首立功。故而我与他虽然相识不足两月,却恩若兄弟。”

刘虞闻言,微微点头:“人生于世,自当立信重义。如此说来,你为那刘备扬名,倒也算是知恩图报。”

刘虞本来对于李素帮刘备炒作、扬名的动机,还不是很了解,怕他俩有什么阴谋,所以不想跟李素太接近,只想先观望。

他为人方正,没有曹操那种“唯才是举,虽不仁不孝亦可重用”的魄力。他的用人观,是才华和道德并重,不喜欢结党营私搞小动作的下属。

但李素入职二十天来,刘虞从未见李素有试图在他面前多露脸。

而且今天来视察,他又明明看见李素确实是已经帮宗正令、宗正丞改进了做簿籍表格的效率,但却从来没表现出邀功请赏的举动。

这才让刘虞渐渐熄了对李素人品的猜疑,相信李素不是溜须拍马的阿谀之辈。

这个疑心开释之后,刘虞也就放下架子,很务实地问道:“我看你和刘备,也都是赤忱之人,有些话就直说了。涿郡太守韩卓,昨日已有表文送到,举刘备为涿郡今年的孝廉,后日朝会公议,估计会择涿郡一大县,实授县令之职,秩六百石。

不过,陛下法度犹在,如今即使是孝廉正途出身的官员,也要按授官缴纳‘修宫钱’。以致很多有气节的清流名士,都隐居故乡拒绝征辟、不愿为官,以免背负花钱为官的污浊之名。

我看那刘备,如今也算有美名在外,不忍如此义士,背负上花钱买官之名。但朝廷又确实需要用他,国难之秋,不该为求虚名而处实祸,所以,想问问你是如何为他考虑的?”

刘虞毕竟是第一次跟李素恳切深谈,所以有些话尺度还不是很放得开。

要不是惋惜刘备如今那么好的名声,能作为提振官僚集团士气的典型,刘虞也不至于跟他说这些,换个人早就让他们自生自灭了。

李素略微一琢磨,就大致明白了。

首先,刘虞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如果李素想让刘备当官、不在乎名声的话,那么后天朝会之后,就乖乖拿六百万钱、去皇帝的西园交钱。

一手给钱,一手给官印,正六百石的官租金六百万,租期一年,童叟无欺。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