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顽贼 > 第七百八十一章 庆阳经验

顽贼 第七百八十一章 庆阳经验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7:4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很快,元帅府为榆林阵亡兵将举行了两场丧礼。

两座占地二百亩的墓园被规划出来,由榆林知府陈奇璜和榆宁旅总兵左光先负责后期修建。

建设的花费,从元帅军在榆林战役中取得战利中支取,具体来说,就是从那些老总兵的家里拿。

榆林城战利的具体数额,一时半会统计不出来,因为任权儿的大营还在城里掘地三尺,试图把那些无主宅院地下可能埋藏的金银挖出来。

尽管这事大部分是无用功,但元帅军大部分军兵都挺喜欢干这活。

在攻取西安府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第二旅就在城里取得了丰富的挖掘经验,老练的兵将进院子一个眼神,就能把地下可能埋金银的位置猜个**不离十。

榆林城内还有一项巨大收获是铜,铜像和铜器。

这座城里有刘承宗所见到最多的寺庙,就算是康宁府都比不上,他甚至怀疑这一座城里的寺庙比整个康宁府都多。

数百年来,榆林一直是对抗北方最为激烈的战争前线之一,始终承担着极重的军事压力。

这里的人世代不事生产,专务征战,父亲、丈夫、兄弟、儿孙从军,家人祈福,寺庙兴盛,很多将领都会出资把家寺建在宗祠旁边。

一战下来,都成了无主之物。

元帅军取走金身铜像和巨钟,留下了寺庙。

说来也怪,他们在辽阳的时候,铜块是一车车往护城河倒的,那时候心知太沉太多的东西带不回来,根本看不上这个。

可回了陕西,极低的运输成本,让蚊子再小都是肉了。

不过比起金铜器物和银两,榆林城乃至延绥镇,最多的战利品还是兵器甲械。

随着榆林城被攻陷,以榆林城为中心,四面八方曾属于延绥镇的城堡,元帅府的驻军都在将储备军械送至镇城,一时间,海量军械蜂拥而至。

刘承宗原本下令军兵将军械送至榆林卫城的武库,很快就更改命令,把军械都放在城外。

一是因为城内的仓库装不下,二来则是数量虽巨,但其中可被利用的装备并不多。

钵胄、笠盔、铁臂手、革带、皮袋、旗面及各类军器能直接带走,甲衣大部分都需要拆卸重新处理,这部份工作就近交给新建的榆宁旅来完成。

最多的战利品还是火器,元帅军像洗劫了军事博物馆。

火器枪炮超过了六万杆,其中有大量低价值的废弃军械,甚至会让刘承宗觉得这些东西连翻新的价值都没有。

洪武年的炮、永乐年的铳、正德年的快抢、嘉靖年的三眼、万历年的鸟铳、天启年的佛狼机铳,经过分类,火器一类分了足足上百种。

鸟铳有八千余杆,但真正能被元帅军拿起来用的火器,只有八百多杆。

因为其中很多嘉靖、万历年的老鸟铳。

这个老指的不是年代,而是形制。

元帅军各旅除抬枪、重铳之外,都装备有上千杆轻型鸟铳,除少量早期自制外,大部分都来自于明军缴获。

经过数次规模巨大的战役,眼下他们装备的鸟铳,具体来说型号只有两个。

一为关中旅骑兵使用的佛狼机式后装擎电铳,储备很少,是张天琳打白广恩弄来的战利品。

二来则是大多数驻防旅使用的三长铳,细分的话是合机轩辕三长铳。

这也是崇祯时期明军装备鸟铳的主要型号,一般是合机三长铳,轩辕是一种可选的挡雨配件。

所谓三长,指的是万历时期最为流行的三种火枪型号,倭铳、西洋铳和鲁密铳。

这三种杰出的火枪形制各有优劣。

倭铳轻便、使用舒服,但铳托设计短小,不适合明军手形,射击稳定性差。

西洋铳指的是早期葡萄牙铳,射击精准,但装药量仅有一钱,铳管长但小而薄。

鲁密铳是奥斯曼火枪,威力大但过于沉重,设计良好,有火门盖。

经过改良,结合三家长处,制成新的鸟铳,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合机,是以大小两个齿轮带动火门盖和火绳杆,做到扣动扳机火绳杆落下的同时,火门盖也会打开。

能在射击时减少一个开火门盖的动作。

三长铳在刘承宗眼中,差不多已经走到前装火绳滑膛枪的技术终点。

剩下的只有发火机制上的燧发、枪膛技术的线膛可供改进。

但这是大明。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