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七十五章 赵祯的智慧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七十五章 赵祯的智慧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3:1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赵祯他们显然不知道赵骏作为零零后来开始整顿千年前大宋的官场。

他们只觉得这一番话与令人哑口无言,无从反驳。

一个个被赵骏一席话语唬得一愣一愣的,想说点什么,可完全说不出来。

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啊。

到了最后,范仲淹也只能说道:“不管怎么样,经义这一关还是要过的,不然如何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

赵骏想了想道:“从我个人的角度来想,当然是希望特事特办,直接就不用考,让我能当一二甲进士。但我觉得你们肯定不会答应,所以我倒是有个折中的办法,就看你们愿不愿意接受。”

“什么办法?”

“今年你们把考试内容加重策论以及诗词的比分,取消墨义,再补一门算经考核,伱们觉得怎么样?”

“这”

众人互相对视,纷纷看到对方眼中的惊讶。

因为宋朝的科举考试其实比较看重策论和诗词,《纲鉴易知录》记载:“景祐年间,科举兼以策论、诗赋两科取士。”

当时对于经义的要求一直不算高,甚至考举人之时都不用兼习经义,习经义者只须熟悉一部经书即可。

也就是说,只要你诗词和策论写得好,经义稍微差一点,勉强能过关,基本就能考中进士。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范仲淹改革以及王安石变法,范仲淹改革时,把科举里面的诗赋地位下调,将经义上调,变成经义和策论并列。

后来王安石变法,更是直接废除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策、论取士。

所以眼下的时候策论和诗赋确实是取士的重要标准。

赵骏擅长什么?

不就是策论和诗赋吗?

以他的策论水平,估计无人能敌。

至于诗赋。

他可以抄那些未来的诗赋啊。

因此只要他的经义能勉强达标,再算上新开一门算科,总成绩加起来确实足以考中进士。

并且殿试的时候也依旧是以策、论为主,只要他能光明正大地考入进士,殿试排名里,他拿状元的概率也是最大的。

也就是说。

只要这群士大夫忍住道德洁癖,认可赵骏抄袭未来的诗词策论不算作弊,这些诗词策论能够过关的话,那么赵骏还真能考自己当进士。

但不管怎么样,经义的基本要求还是要达到,赵骏连一本经书都没有精通,怎么能考进去呢?

范仲淹就说道:“可是你从未通读过任何一本经书,经义考得过去吗?”

“我对经义确实不是很了解,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赵骏询问道。

“经义这种东西取不了巧,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能有什么办法?”

吕夷简摇摇头道:“除非你能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十年经书,若是你天资好的话,像同叔公小时候那样,兴许三五年时间就能融会贯通。”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赵骏挠挠头:“比如把经义的比分再拉下去一点,或者说把题目弄得简单点,在考试之前让我背那方面的内容,这不算直接作弊吧。”

“那对你是公平了,可对千万大宋学子就不公平。”

晏殊沉声道:“很多人寒窗苦读多年,辛苦钻研经义,就是为了科举一展所学。但你现在把经义比分拉低,又把题目弄简单,甚至干脆向你透露考试大概方向,这让那些考了多年的考生怎么办?”

“不对吧。”

赵骏纳闷道:“题目弄简单了,他们岂不是更高兴?”

“更高兴有什么用?比分拉低之后,即便他们得了满分,因为策论和诗赋的比分拉高,他们依旧考不上举人进士,难道这就很公平吗?”

王曾说道:“科举必须要维持公平公正,就像你们的高考,难道不维护公平公正了吗?”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