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日不落盛唐 > 第四百五十八章

日不落盛唐 第四百五十八章

作者:月影微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6:59 来源:笔趣岛

处罗可汗听完了杨政道所说的话之后,当即便是意有所指地对杨政道指了指西面的方向,随后说道:“可是这天下毕竟是有聪明人在的,愚昧无知的人虽然占了多数,但并不是全部。我就听说远在西域的李文渊,在迎接了你叔父的儿子到西域之后,便是尊他为皇帝,追谥你的叔父杨广为武帝。

由此观之,李文渊对于你的叔父还是十分的有好感的。倒时长安的李渊,在你叔父殿下为臣的时候是百般的忠顺。可是等到你叔父驾鹤西去之后,他竟然也是揭竿而起,自立为帝,甚至还称你的叔父为隋炀帝。

我曾经向外逃到我们突厥的那些文官们打听过,在你们中原有一本名为《谥法》的书,里面曾经提到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所以这一个炀字,就足以见这天下所有关于你叔父的各种诋毁谣言,十有**尽数是出自李渊的手的。

所以说这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就连那些逃到我突厥的文官们都要一起算上,在他们的身上我根本就看不到文人的傲骨,看到的只有他们想要活命所表现出来的趋炎附势。所以这些人,杨先生你可以用,但是可千万不要相信他们。”

处罗可汗自然是希望杨政道能够在定襄郡为自己扛住来自中原地区的军事压力,但是他可并不希望杨政道和他的手下们一起同心合力的发展起来,那样的话,处罗可汗真的就会替他人做嫁衣了,到最后来自中原的威胁,若不是那些混战的军阀中胜利出来的强者,而是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杨政道的话,那么就十分的可笑了。所以即使那些文官们真的表现出了各种对于隋朝的忠诚,处罗可汗都要想尽办法,捕风捉影乃至于编造一些不利于他们的话语出来的,更何况这些人真的做过此事。

有气节的文官早在长安城被攻破的时候,就已经以身殉国了。能够出逃的除了运气好,在长安城破的时候恰巧在外面执行公务的少数几个人之外,便都是想方设法的从长安城中逃出来的人了。他们之所以会来到突厥,也纯是因为现在整个中原的各大势力都在追杀隋朝的旧官,所以这天下之大,一时之间竟没有他们这些人的存身之所,不得已才远走他乡,远奔塞外,投奔原本是敌人的处罗可汗。

杨政道听完处罗可汗的话之后,当即便是点了点头,随后对着处罗可汗说道:“感谢可汗的提醒,这些事情政道一定牢记于心。只是此处非是讲话之所,不如咱们到这郡城中的郡府一叙详情,可汗你看如何呢?”

听了杨政道说此话,处罗可汗自然是喜不自胜,他一路急匆匆的赶来,一直是水米未沾,此事也是觉得有些困乏了,于是便是从善如流地跟随杨政道前往定襄郡的郡府之内了。

在前往郡府的途中,杨政道的心里也是想了很多。他是地地道道的汉人,自然知道这隋炀帝的炀字是何等的贬低。区区一个炀字就凸显出了杨广三征高句丽,发动民夫开凿大运河,西征吐谷浑,北征突厥所带来的劳民伤财,所带来的家破人亡。

可是却没有人再深入的思考过,如果杨广不发动这几次对于高句丽的战争,那么隋朝要不了三代人,就会彻底变成关陇贵族们,这些已经汉化了的少数民族的傀儡皇帝了。到了那个时候,他杨家的人就成为了任人宰割的一条肥羊。只要关陇贵族们随时都可能的不满,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杨氏家族的大清洗,将所有惹怒了他们的人尽数杀掉,不论是王公还是贵族,那不是立志想做千古一帝的杨广想要的。

根本没有人想过,正是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才将中央政权对于遥远边陲的江南的控制权强化到了极致。使得原本需要花费数个月,通过走官道绕过长江天险才能抵达的江南,现在只需要花生个把月便可以通过水路平稳的抵达了。而且江南这种富庶之地,一年甚至可以种两次粮食,每年产出的大量粮食还可以运抵京师以平稳京师和北方各城的米价。

杨广西征吐谷浑,将大隋的疆域正式扩展到了西域,将原本可能因为西域那些小国相互之间发生的战争而阻断的丝绸之路变得畅通无阻。而且也通过将吐谷浑纳入自己的版图这个办法,将北方这个产粮的重镇河套地区彻底的变为了腹地,而不用担心来自于西北方向的少数民族的劫掠。

至于北征突厥,那就是更简单了。突厥人一向是善于遗忘,同时也是善于学习。他们知道自己和汉人差别在哪里,也十分乐意去通过各种手段来缩短这份差距。每逢中原战乱,从中原逃难而去的那些汉人们为他们带去了耕种的技艺,夹杂在其中的汉人工匠们,则是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艺。

所以中原发生战乱一次,突厥人和汉人之间的文化差距便会大大的缩短一次。除非全部的杀掉所有的突厥人,否则这种文化的进步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阻止和抹杀的。杨广自然也是深知这一点,所以他选择了另一个办法来限制突厥人对于中原王朝的威胁。那就是通过战争来破坏掉突厥人的生产能力,消耗掉突厥的战争潜力,以及将突厥人的人口控制在一个无法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的程度。

只是可惜,在盖棺定论之下,杨广的一生都被钉上了暴君的名号,无论如何再也洗不清了。李文渊在当初上学的时候,也是相信教科书上所写的杨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当时的历史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关于杨广的出土文物越来越多,一个月发接近于真实的杨广,逐渐的被披露在人们的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