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冠冕唐皇 > 0017 兄弟殊异

冠冕唐皇 0017 兄弟殊异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3:0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退出房氏居舍,李潼又拉着李守礼去安慰一下李光顺。

李光顺仍是两眼通红,又对他们连连道歉。这姿态让李潼确信这位兄长必然承受着远比他和李守礼更大的忧愁,甚至都得不到嫡母的亲昵,本身便前途莫测,又得不到亲情的温暖。

回到自己居舍,距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李潼便唤来郑金问道:“我见娘娘对大兄多有严苛,姨母可知为何?”

郑金听到这话,便是一脸感慨:“大郎也是一个可怜人,生身之母太绝情,不愿跟家**福与共,竟连自己胎生孩儿都抛弃不顾,倒与至尊品性颇类……”

随着郑金的絮叨,李潼才明白当中缘由。原来李光顺生母早在李贤被废之际便选择自逐出府,不愿留下来与家人们祸福与共。

大唐律令不乏人性方面的考虑,哪怕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也秉承着祸不及家人的原则。只要能够提供与罪过没有关系的证据,哪怕父母兄弟等至亲,也可免于惩罚。

当然律令是一方面,执行是一方面,特别在武后掌权的酷吏时代,周兴、来俊臣等一众酷吏罗织构陷,唯恐案件闹不大,大唐刑律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像是旧年故太子李贤谋反案中,高士廉的孙子高岐牵涉入案,被高宗勒令归家自逞。高士廉乃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其家人在长孙无忌谋反案中已经被牵连不浅,再逢这种事情已经吓破了胆,高岐归家之后竟被父兄以私刑联手斩杀,凶残之态令时人侧目。

至于李光顺的生母请求离府,听郑金所言乃是武后特批。这当中缘由,李潼略一思忖便也明白,其父李贤做太子时颇有德名,哪怕一桩谋反案也难彻底打消人望。

武后当时正要打压李贤,哪怕就连亲近如妾侍都不愿再与李贤这种悖逆不孝的罪人共处一室,武则天乐见其成,这也很好理解。

但看得出,武则天虽然对儿子绝情,却也不愿旁人辜负了儿子,特别在给李贤选择嗣子的时候,舍弃李光顺这个庶长子而选择了李守礼,甚至包括李光顺被虐杀致死,大概也是时过境迁之后的事后余韵。甚至就连给孙子们改名字的时候,都特意将李光顺排除在外。

得知这些之后,李潼对于家人之间关系便也有了更深刻了解。李光顺之母在大祸临头之际仍要落井下石的求出,跟自己的生母沈氏殉情追随形成鲜明对比。

房氏挚爱李贤,谁对李贤情真自然便更加善待谁的儿子,这也就难怪房氏甘愿自戕都要见上自己一面以确定安危,但却对李光顺那么冷落刻薄。

不过李潼也明白,自己生母殉情之举大概同样也不得武则天心意。一则映衬出武则天作为一个母亲的薄情,二则大概会令武则天追缅旧事。

唐太宗后期有两名嫔妃比较知名,一个自然就是武则天,另一个则是徐惠。徐惠大概与武则天同期入宫,也同样被封为才人,但是与当时备受冷落、寂寂无名的武则天不同,徐惠颇得唐太宗喜爱,地位得到提升,并且在唐太宗死后哀伤至疾而不肯用药,最终追随唐太宗而去,被追封贤妃而陪葬昭陵。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