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蚁贼 > 枢密院 (第六卷)山东之战初探、二探

蚁贼 枢密院 (第六卷)山东之战初探、二探

作者:赵子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6:5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作者:木木屋

一起讨论的书友:白浪崩云、mymachinegun、下层建筑

山东之战初探

察罕打山东,出兵迅速,可见是闪电战术,击败田部,就是战果,能不能借这个胜利的势头继续扩大战果,要看海东军的战力,那么根据海东军取山东并且与田部保持均衡之势、以及海东军的辽东的表现,察罕做出继续进军的决定。这个决定有没有错?一来双方情报都受限,无法获得充分的评估,二来海东军立足未稳,两方都是过江龙,只是察罕军已是名闻天下的强军,而海东军还只是一方强者,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察罕不借势而为、反而求稳,整军之后再缓步推进,反倒会被视为坐失良机。他的战略也难以挑剔,围济南、泰安不果,当机立断兵指益都,擒贼先擒王!

小邓应对相当不俗,派出的两路援军都是精兵强将,以至于守卫益都兵力不足,甚至可以说稍微有些行险,可以看出小邓的思路就是拖!

此后子曰写得很精彩,察罕、小邓双方各出良招,在战略战术没有大错误情形下,最终结果就是看部队的战斗力。

书评中有的观念我个人不敢苟同。

1、子曰说:小邓用后世的宣传来改造军队。这种作用其实是被政治扩大了,一来古代就有忠君卫家的灌输,并不亚于某党的宗教式洗脑,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下面解释。

2、某党不在乎地盘,在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个说法似是而非。原因与上面一点的第二点一样。具体来说就是:

抗战之后,*从日军手里抢到一批武器,紧接着,*获取辽沈战役胜利,这个胜利有很多名堂。其一,*获得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工、农、商基地,交通也是全国最发达的,没有这个大本营,*靠延安那个穷山恶水怎么支撑全面战争;其二,根据*部队的兵源构成来看,打仗并不靠后来宣传的所谓洗脑做法,**在东北的口碑并不亚于*,也就是说,辽沈战役的胜利,没有多少洗脑的作用在里头,后来的其它部队中原兵源多起来了,大部分都是光脚的苦哈哈出身,容易愚弄,何况*军团的战功过于显赫,其它部队不拼命不行,正是因为条件不一样,我不认为小邓引入后世的洗脑有多大用,严格一点说,老毛并没有什么创新,他这人爱读古文,无论搞政治还是军事,就是学古人的再加上一点时代的背景而已,小邓把它抄袭回来,似乎可笑;其三,*为什么说不抢地盘?因为刚开始它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占据!至于能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那是因为有*四野这支武器精良的部队,小米加步枪,那是炮灰,堵路用的,形成主力对决,最终还是要靠火炮。不看这些前提,就说什么消灭有生力量,失于偏颇。那个谁说要先灭赵过的援军,你就得先堵住他的退路,此外,冷兵器战斗,像赵过这样一心想守的,还真难破,要不诸葛亮也不用吐血了。当然,守将如果是个庸将,或者攻击方不惜一切代价往里洒炮灰,另当别论。

另外,建议子曰不要再抄袭诗词什么的。人是善忘而且适应力强的动物,不要说穿越,就是移居它地、国外等的情况,何况穿越这种完全割断联系的。也就是作者这样一脚跨现代、一脚跨古代的才会想把现代的东西搬过去,何况,近代中国西化极其严重,文化、思想断层很厉害,根本就没有可供移植的土壤,大部分东西都是站不住脚的。

——

白浪崩云:基本同意。

不过有一点,口碑不等于洗脑。口碑好是民众支持,但辽沈民众贡献不如淮海。*关键在于洗脑士兵玩命不怕死,将领上下合力。*压得住阵,还改过主席命令。**上下不和,白崇禧一度把*逼得没办法,但老蒋搅和了。临阵更是积极换帅,越级指挥,拼劲**不如洗脑*,看看塔山一役。

**表现最好的部队,还是一群大学生部队,忘了是不是在沈阳那一支,弹尽粮绝不投降,知识高不受马列蛊惑,给*很大麻烦。

木木屋:抗战胜利后,*完成逆转直至占领全国,只用4年时间,这在世界历史上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第一个转折点就是东北,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不怕死这个原因说不过去,土匪历来如此,能成事近乎没有。我猜测会不会是苏联...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