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盛唐夜唱 > 第518章 无双圣手织锦绣

盛唐夜唱 第518章 无双圣手织锦绣

作者:圣者晨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6:3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大唐乾元十二年,在长安逗留了十年的阿布杜热,终于要踏上返乡的路途

穿着一身儒袍的阿布杜热,早在五年之前就改名为艾仁,正式破门背教,开始接受华夏的儒家学说。比起动辄拿火狱、死亡来恐吓的他的原来宗教来说,儒家的仁恕、道家的无为还有贯穿于大唐诸家显学中的包容兼顾之论,才是真正的智慧。

“过犹不及,故此弃之。”有别的大食人问其为何破门背教,艾仁如是答之。

与他送别的人身份也有些特殊,乃是新罗老王金宪英。

与十年前相比,金宪英整个人都显得白白胖胖,明显发福了。

“此去风波万里,耗时无数,恕之,你要千万保重。听闻贵乡,民风凶悍,教旨严苛,你万勿离开大唐军士护卫”

“殿下只管放心,我此行随杜鸿胪为使者顾问,同行有八艘炮舰、十二艘战船,给养货船更有十艘,共携五千军士——足以灭一国矣,我故乡大食,虽也是大国,却不敢捋大唐虎威,为难于我。”

金宪英嘿然一笑,他身为一国之主,对此有些不以为然。当初他也明知大唐天威,可还不是获罪于大唐么。

目光转了转,看到此行的正使,年过六旬的杜甫正在与一人揖别。

十年前,杜甫离开了《民报》,为叶畅所征辟,进入了官场。十年时间,他从一个小小的郎官,升至如今的九卿之一鸿胪卿,接替李白的位置,负责外交事宜,一个叫顾况的年轻人则开始执掌民报主笔之职。此次远赴大食,既是宣扬国威,亦是为了打通前往欧罗巴的商路,事关重大,故此他亲自请命而往,叶畅原本以他年长不准,他却固请之,而且医生为他体检也说,他身体状况甚为健康,于是乃允。

给他送行的,正是已年过古稀的李白。

当年旧友,李颀早逝,高适在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突然病逝,卒于任上,王昌龄年迈不良于行,岑参正值壮年,如今担任兵部尚书,正陪着叶畅,故此来给杜甫送行的,只有李白。

“可惜,可惜,叶公劝我早些致仕,要不然,我就非和你抢这出使之职不可”李白举起酒杯,一边祝愿杜甫一路顺风,一边心犹不平地道。

李白精神、身体都还好,不过毕竟年过七旬,所以去年时叶畅把他与韦见素等都劝退了,按叶畅的说法,就是担任主官者,年逾七十,任满五载,便请致仕以颐养。实际上就是叶畅推出的人事制度改革,既包括退休制、任期制,也包括正常的升降考评制度。

不过对于这些荣退的官员,叶畅在爵位上都不吝封赏,比如说李白,是以从二品的鸿胪寺卿退休,便以同样从二品的开国县公为爵,特进为咨政院柱国——这几年在人事制度上,叶畅是大刀阔斧,将十二部尚书增至十五部,其品秩提至正二品,九卿则数量不变,品秩为从二品。在职官员,皆不赐爵,唯有退休之后,方以爵位赐之。实际上就是让那些退休的高级官员,仍然可以享受在职时的一些待遇,比如说仪仗、薪俸,以降低他们对于任期制和退休制的抵抗心理,同时也是避免他们出现退休前疯狂之举。

要知道,官位不世袭,爵位则是可以世袭三代,只不过每代减封一等,象李白的开国县公,到其子时便可为县侯,其孙则为县伯。凡有爵位,便可以从朝廷获取不逊于在任时薪俸的收入。

“太白公,如今功成名就,我则不然,未有地方任职之经历,始终是一生之憾,如今就只有想法子立功名于外了。”杜甫笑道:“听闻云南道尚念及太白公之惠政呢”

这十年大唐人口增长迅速,如今已经过了一万万,而云南又是人口增幅最快的地方之一。李白当初在高适上调中枢之后,曾主掌过云南民政,当地百姓颇念其劝农抚孤之举。如今云南人口滋生,当地蛮民纷纷归化登记入籍,加上迁入此地开辟花椒、甘蔗、棉花等种植园的移民,人口已经超过三百万,故此叶畅将之独辟一道,为云南道。

这也多亏了玉米、土豆二者的推广,这十年大唐不是没有自然灾害,可是饥馑不作,粮价便宜,就连云南、黔中道不宜种植稻麦稷粱的地方,亦可种之,产量又大,王昌龄仅以此一功,便名传青史,被以为是神农之后第二人。

身前功,身后名,文人所重,便在于此。叶畅视察国子监时所题字句立心、立命、续绝学、开太平,可以说成了这个时代每个文人的志向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