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盛唐风月 >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真忠臣也!

盛唐风月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真忠臣也!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6:2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颖王一得到监国名义,虽说并未立刻宣布李隆基的死讯,但论功行赏却立马毫不拖延地开始了。

郭子仪封代国公,拜司徒,程千里爵封虢国公,拜司空,俱加开府仪同三司。以仆固怀恩为安北大都护,安北四镇节度使,辖安北牙帐城、仆固牙帐城、同罗牙帐城、回纥牙帐城,控黠戛斯、骨利于、葛逻禄等诸都督府。以张兴为河东节度使;以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李明骏为平卢节度副使兼安东都护;一应均加特进。调李光弼于范阳,任范阳节度副使,北平军使。准北庭节度使李俭告老,以北庭节度副使段广真接任北庭节度使。

然而,最引人瞩目的不是别的,而是杜士仪辞相,拜范阳节度使,进太尉,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安抚河北。同时将淄青登莱四州划归河北道,蠲免河北道二十八州郡租赋三年,由杜士仪主持清丈田亩及核定人口,招募隐户流民耕种。同时与之同往河北上任的,尚有一张长得让人目瞪口呆的官员名单。只有真正仔细的人方才能够现,其中不少都是杜士仪平定河北后临时辟署的那些官员,至于降将的安置,诰旨避重就轻地提了一句酌情使用,再无他话。

同时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原本在西域于得有声有色,凭借自己的本事,而不仅仅是父亲的名声站稳脚跟的杜广元,竟是同在调任之列。杜士仪仿佛丝毫不在乎外间的议论,直擢长子为范阳都知兵马使,调去河北。同时,其幼子杜幼麟仍旧留在了长安,将飞龙骑。当得知杜士仪辞不受封王爵,兼且辞相意坚,登时那些虚怀若谷,高风亮节之类的评价,犹如不要钱似的往杜士仪身上倾泻而去。

丢下在朝中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宰相不当,却要去千疮百孔的河北,这是何等风范而且据说,杜士仪甚至不等新君登基就走,此前带回京的兵马亦是随之各归本镇

临走之前,宣阳坊杜宅仍是闭门谢客,不接待那些前来求见的人,而杜士仪本人亲自前往辞行的,除了姻亲平康坊崔家,便是吴王李祗这位如今最有声望的宗室。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在这两地之外,他最后拜访的,却是业已门庭冷落车马稀的高力士家。昔日王公贵戚往来频繁,外官进京无不最先前来拜会的朱门豪宅,现如今粉墙如新,明瓦灿然,却流露出了一种萧瑟腐朽的味道。

亲自迎出来的麦雄有几分诚惶诚恐,行过礼后方才低声说道:“家翁病了好些天,不能前来迎接,还请大帅恕罪

“我和高老相交多年,这些话就不要说了。”

在杜士仪想来,高力士这场病自然是心病。无论是谁,自幼入宫,又忠心耿耿侍奉天子那么多年,临到头却被那样算计一场,即便最终平安退场,那心里被狠狠戳的一刀,绝不亚于**上的真实创伤。然而,当他真正见到高力士时,现对方在这短短十几天之内,已然形销骨立奄奄一息,他仍然大吃一惊,回过头来便瞪着麦雄问道:“这样重的病,怎么不让人告知我?”

麦雄在杜士仪那犀利的目光下,唯有低头不语。而这时候,还是高力士用极其低沉的声音说道:“是我不让他说的,也没有请大夫。”

听到竟是连大夫都没请过,杜士仪登时心头咯噔一下。在床榻边上坐下,见高力士那只手枯瘦得青筋暴起,他沉默良久,这才轻声说道:“高老这是何苦。你已经仁至义尽,难道真的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力士目视麦雄,见其已经悄然退了出去,他才闲适地笑了笑,仿佛不是虚弱不堪的病人。他看着两鬓苍苍的杜士仪,悠然说道:“我这一生,吃过苦头,受过屈辱,经过艰险,却也享受过旁人无法企及的荣华富贵,已经心满意足了。他是至高无上的天子,而我不过天子家奴,又怎能指望他真的把我当成家人?可几十年情分,既然他已经早走一步,我在挣扎多活几年,却又有什么意思?”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