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之银狐 > 第九十四章 未来的道路

三国之银狐 第九十四章 未来的道路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6:2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沈晨下山了。

宋忠对外宣称沈晨经义已超过了他,自己没有什么可教他的了。

所以这不是被赶出山门,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年师徒情分,也算是给个体面的离开。

只是对于沈晨来说,骤然离开了待了三年的地方,难免有些失魂落魄。

回去的马车上,五岁的周不疑抬起头看着十二岁的沈晨盘膝坐在那里,低着头默然不语,就问道:“阿晨兄。”

“嗯?”

沈晨扭过头看着周不疑道:“怎么了?”

“你不想离开书院是吗?”

周不疑问。

沈晨笑了笑说道:“何以见得?”

“因为你并不高兴。”

周不疑说。

沈晨想了想说道:“不高兴不代表我不想离开,虽有不舍,但终究道不同不相为谋,早些离开也好。”

周不疑就问道:“那兄长的道在何方?”

沈晨认真回答道:“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便是我的道。”

“什么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就是学到的知识,你要亲自去检验。就好像书里说海是咸的,你只有去品尝之后,确定它是咸的,才能认为学到的知识没错。”

“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可是人们总是觉得书里就一定是正确的,往往会不去亲自检验,而且因为种种原因,也会受到其它的影响,即便明知道是错的,也会固执己见。”

“那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利益。”

“利益?”

“是的,先哲让我们忠君爱民,但人们总是嘴上这么说,行事却从来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对自己有利就忠君爱民,对自己不利就嘴里说着忠君爱民,实际上却欺辱天子,屠戮百姓,你觉得这是对的吗?”

“自然不是。”

小不疑摇摇头,认真地说道:“书里说,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若只是嘴上讲而没有行动,或者说嘴上讲的和行动自相违背,那当然就不是君子所为。”

沈晨笑道:“你真聪明,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却并不代表每个人都会遵守,一旦涉及到自己利益得失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性忽略掉这一点。所以我们没办法去管别人,就只能保证自己能够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这便是知行合一。”

“我明白了。”

周不疑认真地点点头:“我一直觉得兄长说的很有道理,以前听那些人说解经义,却只会死板译读,丝毫不知道其深意。唯有与兄长在一起之后,我才明白那些大道理,所以我宁愿离开追随兄长,也不愿意待在这书院里。”

沈晨摸了摸他的脑袋,微笑着说道:“我不敢保证你做的选择是对的,但至少我不会让你误入歧途。始宗先生说让我照顾你,但却不知道他愿不愿意让你追随我,还是先问过先生再说吧。”m.jújíá?y.??m

周不疑却说道:“圣人十有五而志于学,我虽年方五岁亦志于学,不管学什么,都是我的志向。舅父虽是长辈,却不可夺我志,这是我的心中向往的事情。”

“好家伙,我算是知道你为什么叫不疑了。”

沈晨大笑道:“孔子四十而不惑,你尚不过五六岁,却已经有了自己的志向,无愧为不疑,比我小时候厉害。”

“嘻嘻嘻。”

周不疑弯着眉毛傻乐,眼睛眯成了月牙。

西汉的时候是有双名的,但到了东汉以后,双名却变成了贱名。

这是因为王莽时期双名贱成了陋习,最终被东汉继承了下来,一直到两晋南北朝才被打破。

可周不疑却是很罕见的双名,他的舅舅是荆州别驾,家族也非贫民,不可能不知道双名在当时容易受到歧视。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周不疑最开始没有起名字,或者只有小名。

等他过个两三岁的时候,渐渐增长了智慧,因为周不疑非常聪颖,像曹冲一样,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这才取名不疑。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