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兴唐 > 第一百七十二章 探(十)

兴唐 第一百七十二章 探(十)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6:23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元旦刚过,狄仁杰递来一份奏折。

是刘懿之在洛阳写来的,他是刘之的兄弟,因为长兄才气的笼罩,一直名声不显。可在文学之材上,还有些造诣的。此次受到牵连,所有官职一橹到底了。

李威回京之后,给天下人出了一个难题,泰来否闭。

并下诏书,说出原因者重重嘉奖,上书的人倒有不少,了无新意,有的说得更是牛头不对马嘴。

只有刘懿之这份上书,给了狄仁杰一份惊喜。

但事关重大,非是他所能做主的,交给了李威。

李威打开看了一眼,上面写道;

天地浑沌,盘古斧劈,分开阴阳,阳者气盈,故为上,阴者气沉,故为下,于是万物生,百民出,后方有圣王.....民者,是水,君者,是舟。君统御万民,顺者民意,合于民礼,国运祚长.....

说了很多,大约意思是说,天地开,先有老百姓,后才有君王的。就象水与舟的关系一样,没有水就没有舟。君王虽是老百姓的父母,但必须对百姓要善待。

否则国家就不保哪。因此,做了君王,要保持一颗谦卑仁爱的心,这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就象泰卦一样,将坤民放在其上,君乾放在坤下,国家才能大治。否则,君王本来就有无限的权利,又不加节制,势必成穷九必亡之势。所以轻盈高高在上的乾卦,绝不能再置于坤卦上面了。不然,就会有不好的事发生。有一个例子,隋炀帝正是抱着这种态度的,视万民若刍狗,结果若大的隋朝,居然短短几十年就亡了国。

说得十分含蓄与隐晦。

的确,做为现在的人,这层意思普通人很难敢将它表迮出来。

但已经接近李威心中的想法。

想国运变得更长久一点,关健就是一个良好的制度,与权利的分配。渐渐削弱君权,但这个权利却不能集中在某一个大臣手中。于是又回到李世民的政事堂制度。

以后还要做一些调动,还要看百姓的反应。不能步子迈得太大了,反而得不偿失。

将魏元忠与狄仁杰等宰相召了进来递过了这份疏折,给他们传看。

魏知古担心的说;“陛下,刘懿之是看到陛下谦逊,所以斗胆冒犯,以图轻言再次侥幸蒙陛下垂青,进入仕途。这种舆论不可要,若是所有百姓都轻视君权,后果无法想像。”

“魏卿,你再看看他只说要人君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兽待百姓,可曾说了其他什么?”

不知道刘懿之的想法,有可能他是看出自己心思,有可能过着平民的生活不习惯了所以赌上一把。但这份疏折来得正及时,若没有它,自己过一段时间,也会主动公布答案。

以后若有不肖的子孙,那么朝中的大臣就可以将它拿出来,当作法例进谏了,看一看,你的祖先说了什么泰来否闭。不能这样胡作非为。多少会起一些监督作用另外也容易培养大臣的节气。

你们是国家的大臣,是做事的不是做君王的奴才。不能小视它的作用。若是自己在位时很有作为,对后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比如赵匡胤兄弟的重文轻武,一直影响到南宋的末年,甚至都影响到了明朝。

“下一份诏书#吧,让他为侍御史。顺便将他的折疏,向天下颁发,人君者,必须要保持谦卑的心,以后朕若是做得不好,勿论何人,都可以对朕进谏。”

皇帝自己儿非要做一个苦逼的皇帝,还能说什么呢?诸臣只好称“喏”。

李威也没有想到没禄氏来得这么快。

上元节未到,没禄氏就率领着一行人,来到长安。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