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4章 吴起李广霍去病之法,各有所用

舍弟诸葛亮 第74章 吴起李广霍去病之法,各有所用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3:0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如今的关羽,其统兵治军之能,还不能跟二十年后相比。

倒不是关羽基本功不扎实,而是他还未曾有指挥数万人作战的资历——刘备家底薄,起势晚,原本的历史上,关羽要到赤壁之战后,才有这样的机会。

如今诸葛瑾给的这次机会,应该也算创造了关羽带兵规模的新纪录了。

具体数字是:一万两千人。

此前淮阴之战的总兵力虽略多于此,但那是刘备和关羽一起指挥的,关羽并不是全军统帅。

当晚接风宴结束后,关羽回到下榻之处,虽酒意酣畅,但借着夜深人静,他还是很快想明白了这一点:

子瑜固然需要他练兵,但他自己,又何尝不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来精进、挑战自己?

这本就是互惠互利之事,必须珍惜机会好好干!

……

连关羽都想到了这一点,以诸葛亮的智商,当然更是早就想到了。

同一时刻,柴桑府衙之内,诸葛兄弟也在促膝长谈。

在弟弟正式跟关羽“见习练兵”之前,诸葛瑾觉得有几句话必须交代一下:

“阿亮,刚才接风宴前,我说关将军是天下罕有的练兵名将,让你席间言语谦逊些,你似乎有点不信?”

诸葛亮知道自己的表现瞒不过大哥,也就诚恳承认:

“确实,不过眼见为实,有真才实干之人,我岂会不服?我只是觉得兄长说他‘天下罕有’、略微有些名过其实。

仅以眼下而论,我以为曹操之帅才便远在其上。若论将来潜力,孙策年仅弱冠,便有如此雄略,亦不可限量。关将军终究太缺乏指挥大军的资历。

何况,当年平黄巾三杰,皆弃世不久。若无关中傕汜内战,致长安重臣大批凋零,这天下帅才,或许还轮不到关东诸公。”

诸葛瑾静静听着,没有打断弟弟。

他知道,诸葛亮所言非常符合如今的实际情况,不能强求对方预知未来。

但诸葛瑾也早就料到,弟弟会有这样的疑惑,所以他特地要强调一下:

“阿亮,有些道理,你还年轻,所以不明白。你太聪明了,以至于你觉得别人也是‘越老越做事练达,老谋深算’。

但事实上,天下并不是这样运作的。很多天纵之才,在少年时选定目标后,经过十年二十年磨砺,技艺便已到了人生巅峰,再往后可能就走下坡路了——

我指的不仅是武艺,也包括智谋。人老之后,继续成长的只有经验,而反应、巧思却会迟钝。

有些年长之人看似越来越成功,实则靠的是协调下属、慧眼识人、君子不器,以及地位威望的增长。正如高皇帝不擅将兵,却擅将将。

而年长之人的威望、人脉、调处手腕,这恰恰是我们年轻人学不来的。所以我们学东西时,不能盲目找这一领域最成功的长者去学,恰恰要学那些三四十岁、但确有独门专长之人。

关将军便是这样一位奇才,除了履历还不够、没有大兵团作战经验。但他的练兵基本功,绝对是天下顶级。”

这番话,果然让诸葛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刚刚十七岁的他,竟完全没想过这个问题。

诸葛亮咀嚼再三,豁然开朗:

“大哥所言……果然振聋发聩,我原先也总有一股傲气,觉得不管学什么,最好找当世最强之人。

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样一番道理,大哥,你怎么猜到我会不服的?你也没比我年长几岁啊。”

诸葛瑾笑了,他当然能猜到。

他有十几年的金牌讲师经历,怎么会揣摩不到学生的骄傲。

而且,诸葛瑾非常人间清醒,他知道,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眼光,是任何古人都比不了的。

这不是某一个古人的问题,而是古人的节奏太慢,技术和技能更新迭代太慢。

工业歌命之前的世界,根本就没有“中年危机”这个词。

汉朝人历来都觉得,所有智力型的工作,都是“越老越吃香”。

因为经验不会作废,技能不会淘汰,学了的东西能用一辈子,这种情况自古如此。

但现代人经历的残酷社会进步、转型。连医生、律师都不敢说越老越吃香,码农更是35岁被血洗优化。

所以诸葛瑾对于“智力工作者的哪些能力,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又有哪些能力,不能随着年龄增长”的认知,显然超过工业歌命前的一切地球人。

韩信在这个问题上也没他透彻,所以韩信也只能说出“人老了不擅将兵,而擅将将”个特殊解,说不出普遍解。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