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游戏 > 我被召唤就变强 > 239、

我被召唤就变强 239、

作者:镜前门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5:55 来源:笔趣岛

公元626年夏季,一场政变改变了大唐帝国的历史:秦王李世民和尉迟敬德率领800军队,在玄武门射杀了李渊立的大唐合法太子李建成与其弟弟李元吉。紧接着,李世民又派兵诛杀了李建成的5个儿子,将李建成一家全部“灭族”。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强迫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世民登上龙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大唐帝国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快速走向盛世。

1300多年过去,后世对于皇太子李建成的评价始终争论不休。由于李世民强令史官修改了正史,导致正史当中的李建成成为了“不学无术,心胸狭隘,妒贤嫉能”的“坏人”,受到正史的影响,《隋唐演义》等和电视剧也把李建成描绘成没什么本事,但蛇蝎心肠的太子,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成了“正当防卫”的举动。

然而,当我们绕过李世民修改后的正史,通过《大唐起居注》等相关史料,就会发现:李建成是一位被冤枉了1300多年的太子,他的文治武功丝毫不亚于其弟弟,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589年,杨广带兵统一全国。同年,李建成出生。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地位非凡,但隋炀帝杨广实在是“心太急”,国力不足,他还带兵连续攻打辽东,导致国内民变不断。公元611年以后,国内各势力起兵反隋,天下豪杰四起,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也萌生出了背叛隋朝的想法。

然而,起兵推翻隋朝在当时是一件“很危险”的举动,一旦被杨广的嫡系大臣发现,其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刚开始李渊密谋起兵,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谋划,而李建成就是谋划参与人之一。

616年,李建成来到河东地区,联络各路诸侯共同起兵。617年,李渊和李建成共同起兵,李建成作为左军统帅,指挥大军参加了西河战斗、霍邑战斗,直至拿下潼关,和李世民一起占领长安。

霍邑战役初步体现出了李建成的军事才能。

攻下西河后,唐军在李建成和李渊的带领下向霍邑开进。部队走到半途中,下雨了,部队缺吃的,李渊让人紧急给部队运送军粮。

唐军官兵等待军粮,唐军高层对于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有的将领认为,唐军应该继续前进,有的将领认为,唐军应该撤回太原。而李建成是继续前进的坚决支持者。

最终,唐军拿下了霍邑。

唐军过黄河进入关中平原,李建成带兵坚守潼关,防止瓦岗军和屈突通的军队越过黄河进入关中平原。李建成的坚守解决了唐军最关心的后顾之忧,为唐军拿下长安立下汗马功劳。

和李世民3500骑兵消灭窦建德王世充10万大军的虎牢关大战相比,李建成的战斗生涯少了一些轰轰烈烈的,被后人所熟知的大战。但从霍邑战斗李建成对行动方向的准确判断,以及他坚守潼关防御瓦岗军和屈突通军队过黄河的举动就能看出,他的军事才能不亚于李世民。

唐朝建立后,李建成带兵于公元620年、621年、622年和626年,连续4次北上防御突厥进攻。李建成死于非命,突厥就南下了,李世民只好和突厥签订了“渭水之盟”,如果李建成登基的话,突厥很可能不会南下进入长安。

被立为皇太子后,李世民成为唐军的主要统帅,打了很多漂亮仗,李渊很欣赏李世民,将其立为“天策上将”,但始终还是李建成以太子的身份总揽全国局势,帮助李渊治理国家。

李建成帮助李渊制定了“先稳关中,再拿下山东”的正确战略方针,前线唐军在李世民的指挥下,依靠李建成制定的大战略方针相继消灭了薛举、王世充、窦建德等军阀割据势力,李建成还亲自带兵出击,在魏州消灭了刘黑闼的残余部队。

在经济政策上,李建成是租庸调制的支持者。在法律上,李建成参与制定了《武德律》《唐律疏议》等法律。李建成重用魏征、王珪、薛万彻等能人,其幕僚虽然没有李世民人多,但从李建成重用魏征这一点就能看出,李建成也是一位礼贤下士的政治家。

如果李建成以太子的身份,成功登基,唐朝历史会走向何方?会有“建成之治”吗?

相信很有可能,可以想见,李建成会走一条轻徭薄赋的道路,也许他执政下的唐朝缺少了“天可汗”的赫赫声威,但李建成一定会牢记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缓慢的发展生产。如果李建成登基,唐朝经济发展也可能赶不上现实中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但老百姓一样会过得相对不错。

在对外关系上,李建成倾向于守成,在突厥等国家不侵略唐朝的前提下,以“和亲”等方式缓和同突厥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总而言之,李建成治理下的唐朝缺少了“大唐雄风”的霸气,但让老百姓过上“文景之治”的美好生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打败突厥,那就交给李建成的后代去完成吧。

还有,李建成如果登基,似乎就没有武则天什么事情了——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有个副作用——开了唐朝政变夺权的先河。李世民之后,其子孙先后有很多政变,什么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我们为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而自豪,但李世民的政变在客观上开了个不太好的头,频繁的政变导致唐朝内耗不断。

如果李建成登基,皇位应该会是正常承袭,缺少了政变的干扰,这对于唐朝来说就少了完全可以避免的内耗。

回到历史,李建成登基可能性几乎为0

我们做了假设,李建成登基后,唐朝会走向“文景之治”的道路。但是,李建成的性格存在致命缺陷——太宽厚了。对于自己的政敌李世民,李建成始终不敢先下手为强。在最关键的“保太子之位”这件事上,李建成的政治灵敏度不如其弟弟李世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