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六十一章 战争危机

帝国风云 第六十一章 战争危机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3: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进入一九一四年,欧洲大陆上空已是战云密布。

虽然三年前的摩洛哥危机,最终以德法相互妥协的方式得到化解,但是德法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接下来的两年多里,欧洲大陆的矛盾都与德法有关,比如法国谋求夺回阿尔萨斯与洛林,德意志第二帝国则谋求建立一个与法俄同盟对抗的军事集团,积极拉拢奥匈帝国与意大利。

在巴尔干半岛,德法矛盾显得极为尖锐。

严格说来,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法国都跟巴尔干半岛没有直接关系,涉及巴尔干半岛问题的是奥匈帝国、意大利、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特别以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最为尖锐,德法只是奥俄的盟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奥俄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矛盾,使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奥匈帝国签署了秘密同盟条约。

问题是,与奥匈帝国结盟,能够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带来好处吗?

冯承乾是在回到帝国海军司令部之后,才得知两年前,也就是在他离开帝国海军部之后不到半年,德皇与奥匈帝国签署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在奥匈帝国与俄国开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向俄国宣战,而只有在法国主动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的情况下,奥匈帝国才有义务参战。

显然,这是一份对奥匈帝国更加有利的军事同盟条约。

毫无疑问,冯承乾并不支持这份同盟条约。如果他还是帝国海军战争大臣,肯定会出面反对与奥匈帝国签署同盟条约。

与奥匈帝国结盟,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会因此疏远意大利。

不管意大利有多大的价值,在欧洲大陆上,有实力协助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法俄对抗的只有两个国家,即意大利与奥匈帝国。

早在十多年前,冯承乾就向德皇提到,应该尽量拉拢俄国与意大利。

可惜的是,在他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德俄关系已经由友好转为对立,而且在铁血宰相的把持下,别说冯承乾,连登基不久的德皇都很难左右帝国的对外政策,更别说修改由俾斯麦亲手制订的外交战略。

显然,就算冯承乾没有离开海军部,也很难改变既成事实。

虽然奥匈帝国外强中干,复杂的民族成分问题、以及二元制帝国存在的严重弊端,严重削弱了奥匈帝国的实力,但是在法俄同盟已成事实,英国渐渐偏向于法俄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更好的结盟选择。

在与奥匈帝国结盟之后,帝国必须处理好与意大利的关系。

对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从一九一三年初开始,帝国在外交上的主要工作就是促成奥匈帝国与意大利和解,消除三国同盟的内部矛盾。

可惜的是,一年多下来,根本没有什么收获。

以萨洛尼卡地区为代表的,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的领土争端十分严重,即便德皇亲自出面也很难使两个国家坐下来进行谈判。虽然意大利暂时没有表现出脱离轴心的意思,但是已经在暗中与英法接触。

发展到这一步,谁都看得出,巴尔干半岛成了欧洲的火药桶。

有趣的是,没有多少人认为,欧陆大战会在巴尔干半岛引燃。

针对巴尔干问题,英、法、德、俄、奥匈、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已经展开谈判,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置由塞尔维亚扩张势力引发的地区危机,稳住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比如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与希腊。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