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二百四十七章 操之过急

帝国风云 第二百四十七章 操之过急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3: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大规模核裁军,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中国。

说白了,在顾祝同担任总统的时候,中国在战略上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掌握了冷战的主动权,如果大规模核裁军对中国没有好处,或者是中国获得的好处不如对手,那么中国就没有理由进行核裁军。

后来,就有很多人认为,正是赫岑道夫推行的战略裁军葬送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理由就是,在八零年代中期,中国的军备压力一点都不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小,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让国民经济难以承受的地步,如果冷战持续下去的话,中国的经济肯定会在某个时候崩溃,也许要不了十年。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在一九八六年的时候,中国的军费开支在政府开支中所占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二十,而且在以每年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递增,而中国的财政收入每年增幅不到百分之五,国民经济增幅则不到百分之三。显然,过大与增长过快的军费开支,肯定会在十年之内让中国政府不得不宣布破产。

当然,如果军费开支得到控制,也许能多支撑几年。

只是,到了二十世纪末,这个局面肯定会严重恶化。

这就是,按照中国的军备发展计划,到二十世纪末的时候,陆海空三军的常规装备都将更新换代,到时候第五代战斗机、第三代核动力超级航母、第四代核潜艇、第四代主战坦克等大量新式装备都将问世,因此只要冷战的局面维持下去,中国的军费开支肯定会在此时迎来一个新高峰。根据后来这些新式装备的采购价格,到时候军费在政府开支中所占的比例也许会超过百分之五十。

显然,这绝对会导致中国政府破产,甚至会导致中国经济彻底崩溃。

结果显而易见,中国要么在坚持冷战的基础上爆发国内革命,要么就是以退让的方式结束冷战。

问题是,出现这样的局面必须有一个大前提。

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在中国之前倒下,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仍然对中国构成了足够大的威胁,即德意志第二帝国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来迫使中国维持庞大的军备规模。

显然,这个前提是不存在的。

只要冷战维持下去,根本到不了二十世纪末,在九零年代初,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会彻底崩溃。

显然,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完蛋了,冷战就将宣告结束,中国也就没有理由继续维持庞大的军备规模。

说白了,赫岑道夫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拯救德意志第二帝国,只是获得的好处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在战略裁军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没有多少谈判余地的。

别忘了,主导战略裁军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中国。

至少在进行战略裁军谈判的时候,中国有第二种选择,即继续进行军事对抗,等待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内乱中崩溃。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这样的选择,没有战略裁军,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将完蛋。

综合这些因素,就不难明白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处境了。

通过战略裁军,在核武库规模大幅度减小之后,中国的核军费急剧降低,也就有更多的资金来研制常规武器,以及提高国家的战略防御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整体军费得到了有效控制。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