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奋起直追

帝国风云 第二百四十一章 奋起直追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3: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第三次中东战争,成为了中国陆军现代化建设的分水岭。

当然,这并不表示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中国就不重视陆军的军备建设,毕竟在以全面军事对抗为主的冷战中,任何一个军兵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陆军又是国防力量的主要支柱,也就不可能不受重视。

只是,重视本身也分成了好几个级别。

大战结束的时候,中**方就发现,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拥有比中国陆军更加精良的武器装备。虽然在经历了大陆战争之后,中国陆军已经拥有规模超过德军的装甲部队,但是在装备性能上,中国陆军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大战结束的时候,从步兵最基本的武器步枪到重型坦克,德军的装备都有着明显的性能优势。比如,当时最先进的重型坦克与中型坦克都属于德军。除此之外,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拥有性能最好的坦克炮与大口径榴弹炮,最好的反坦克火箭筒,乃至最好的火箭炮。

可以说,在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陆军装备优势最为明显。

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引进了五种坦克的生产技术,还引进了高压坦克炮的生产技术,甚至购买了坦克炮使用的穿甲弹,而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坦克,保留了大量德制坦克的特点。事实上,即便到战后,在从俄国、英国与美国获得了大量坦克生产技术之后。中国陆军研制的新式坦克也秉承了德制传统,自有的特色并不明显。

战后,中国也试图摆脱德制坦克的影响,只是很多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此外,中国在战后研制的很多陆军主战装备,受各种因素影响,在性能上都无法与同期的德制装备相比。

比如中国在战后研制的第一种主战坦克。采用的是九十毫米坦克炮,而德军在大战末期研制的中型坦克就已经开始配备一百毫米坦克炮,其战后的第一代主战坦克配备的是一百零五毫米坦克炮。在防护上。中国的第一种主战坦克只达到了大战末期中型坦克的水准,而德军的第一代主战坦克的防护水准超过了大战期间的所有中型坦克,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大战期间的重型坦克。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七零年代中期。

当时,中国陆军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研制,而且最后采用了由英国生产的一百零五毫米坦克炮之后才得以问世,而德军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坦克炮不但达到了一百一十五毫米,而且是滑膛炮,穿甲威力远超过一百零五毫米线膛炮。此外,德军第二代主战坦克的防护水准与机动性能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中国陆军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在这两项性能上的提升都极为有限。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中国坦克的性能缺陷暴露得一览无余。

事实上,在这场决定了中东地区未来数十年基本局面的战争中。如果不是以色列空军表现出色,恐怕以色列国防军就已经被击败了,也许连以色列都已灭亡,而以色列陆军取得的胜利,更多的是依靠官兵奋勇作战。

更要命的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德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已经问世。

在停火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为叙利亚提供了能够装备一个营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而随后在戈兰高地的战斗中,这支装备了德军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叙利亚军队,差一点就改变了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结局。

当时。以军的所有反坦克武器都无法击穿德制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以军就后撤了十多公里,叙利亚军队则占领了戈兰高地半数以上的阵地。打到最为艰难的时候,以色列国防军几乎都要绝望了。如果不是叙利亚军队在已成强弩之末,没能抓住机会突破以军最后一道防线,那么在以军的增援部队到达前,叙利亚军队就能占领整个戈兰高地。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