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后记(十)

我岳父是李世民 后记(十)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2:5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宫里的消息送去骊山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早晨。

杨婶将一卷书信放在桌上,低声道:“县侯,这是宫里送来的消息。”

张阳放下碗筷拿起书信看了一眼,便道:“我去见见陛下。”

杨婶点头应声。

其实这些事情交给心安去办就好了,他平时闲着也是没事做。

两位婶婶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她们该到了养老的年纪,往后要让孩子照顾她们。

张阳看了眼屋内,李玥还在收拾着孩子们的衣服。

婶婶是媳妇最亲近的人,也是陪着媳妇长大的家人。

拿起手中的书卷,张阳站起身走出了家门,这个家还是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变化。

惟一的就是家里多了一片平地,平时用来晾晒衣服和书籍。

走到山下,来到天可汗的小行宫,李世民正在打着太极拳。

张阳将书卷放下,道:“这是宫里送来的消息。”

“嗯,朕已经听宫里来的人说过了。”

这些事本就不用告诉天可汗,宫里的风吹草动一清二楚。

张阳又道:“他这种情况确实不太好。”

李世民收起了打拳的架势,低声道:“朕又何尝不知道,他这样下去只会油尽灯枯。”

“劝劝他吧。”

李世民先是写了一封书信,张阳也当场写了一卷书信,命人送入宫中。

骊山的两卷书信送入长安城。

李承乾肯定是看到了这两卷书信,他也不得不看。

只不过看过书信之后,李承乾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变化,他还是一样地勤政,朝中每件事他都要过问。

贞观一朝的第一位天可汗,李世民有着龙傲天般的人生。

后继任者的压力可见有多大。

正因李承乾感受到身上的压力,他才不敢松懈。

有太多人正在看着他,贞观一朝的老人也好,从贞观一朝来的同龄人也好。

李承乾在意的目光太多,他想要勤政,想要励精图治。

关中又下起了秋雨,与往常一样张阳每天都会来看作物的变化,虽说已经不是太府寺卿了,不过种地这种事不限于个人职业。

小麦,黑麦的长势都不是太好。

甜菜也不错,还没到可以收获的时候。

大唐的远征还在继续,能从欧洲带来的作物并不多,想要从这些麦子中培育出更好的麦种,这是一件需要长久坚持的事。

见李泰正带着他儿子在田埂边走着,张阳笑道:“胖子!”

李欣快步跑来,“见过姑父。”

李泰惆怅道:“这田地里的作物都研究多久了,有成效吗?”

张阳苦恼道:“一点成效都没有,学术院的农科学子专研得如何?”

李泰挠头道:“他们最近还在专研大棚蔬菜,高陵县用二十亩地给学子们做实验,这场秋雨下过,入冬之后就可以开始实践了。”

“其实还是一点进展也没有,对不对?”

李泰闻言叹息道:“确实一点进展也没有,目前为止还没有成果。”

面对张阳的目光,李泰无地自容地低下头,好似在说你这个院长是怎么当的。

这都三年了,一点成果也没有。

李泰颔首道:“有些事不能急的。”

张阳惆怅道:“今年骊山给学术院拨了有三十万贯吧?”

李泰不住点头,“嗯。”

“火柴的价值确实也能回本了。”张阳拍了拍李泰的肩膀,又道:“是有什么难题吗?”

李泰啧舌道:“技术发展是需要理论的,我们现在的理论知识不足,想要自己的培养人才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多等几年吧。”

说罢,他又连忙补充道:“姐夫如果有相关的理论学识,也可以交给学术院。”

张阳苦恼地敲了敲脑门,“我再想想吧。”

“听说宫里的那位,近来身体不好?”

“嗯。”

张阳迈开脚步走着,现在的骊山变化很大,村子里的道路越发干净。

如果骊山加入每年的劳动模范县和卫生模范县的评比,那么每年的评比都会是骊山,所以从一开始要准备评比,骊山就被排除在外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