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后记(三)

我岳父是李世民 后记(三)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2:5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对骊山来说黄河的治理至关重要,因火车要从潼关一路通往洛阳,潼关北面的黄河能否安稳很重要。

以至于铁路铺设的前提,是还要在路面上建设一条高耸的路基。

当年骊山买下了潼关的一处河滩,这处河滩长久地曝露在外,俨然成了一条新路,取代了潼关的关城道路。

这处河滩成了长安各县货物的集散地,也是货物发往中原各地的重要集散地。

如今已有不少贩夫来往中原各地与潼关之间,以此运送贩卖货物为生。

骊山在此地修建的车站还未完工,这里已成了许多商贩为生的场所,他们在这里进货五钱的肥皂,卖到辽东乃至江南这些较远的地方,肥皂的价格便可以卖到三十钱乃至四十钱。

因潼关的建设便利,他们不用远道再去骊山,而是在潼关就能完成这些交易,并且将货物运输出去。

等潼关的车站建设完成了,这里一定会更加地繁华。

铁路的铺设自贞观十六年启动,从起步开始就没有停下来过,一直建设至今。

铁路的路基高有三尺,施工难度很高,为了规避种种风险因素,三尺高是承重的极限,也是铁路路基的极限。

阎立本策马而行,听着身边工匠的禀报,一边还让人写着记录。

现在骊山的骨干也有钢笔使用,以现在骊山的工艺水平,造一支钢笔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而且都是骊山县侯亲手锻造的,就算是放在骊山,钢笔也是极为稀缺的。

阎立本注意到了,站在黄河边的裴炎。

其实裴炎是个做事很专心的孩子,阎立本本想收他做弟子,可孩子是太府寺少卿,这样的孩子注定不能和骊山走在同一条路上。

正乾二年的一月,大唐的第一个钱行开张了,主管钱粮赋税,由户部侍郎狄知逊兼领,由御史台监察。

因为还在休沐,朝中绝大多数官吏也没有来上朝。

李承乾只是召见了内阁的几位成员,岑文本,褚遂良,许敬宗,马周,段瓒。

几人开始商议钱行的事宜。

“既然钱行已开设,朕以为可以让关中乡民皆把银钱放入钱行。”

许敬宗行礼道:“或许骊山会同意这么做,但关中各县不见得会答应。”

李承乾颔首道:“是吗?”

褚遂良行礼道:“陛下,若骊山开了这个头固然是好,只是骊山向来善于商贾之事,恐会有人议论,会成为骊山敛财的场所,加之狄知逊多年为骊山县侯经营河西走廊。”

许敬宗道:“这话未免太过了,钱行本就有御史台监管,你处处猜忌骊山是何意思,当年狄知逊经营河西走廊可不只是给骊山做事,那是朝中的任命。”

马周受不了这两人的争锋相对,将话题拉回来,“陛下,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了。”

李承乾黑着脸道:“按照当初制定内阁的原由,不如投票,诸位若觉得钱行储蓄计划可行,举手便是。”

太极殿内静悄悄,这一次五位内阁成员没有人举手。

李承乾坐在皇位上,好久没有出声,怔怔看着眼前五个人,又道:“看来你们都是反对了?”

话语声在殿内回荡,五人皆是低着头没有说话。

李承乾站起身挥袖骊山。

这是自内阁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臣子反对皇帝的想法,并且全票反对。

走出太极殿的时候几人心情都不是太好。

马周道:“陛下想要解决当下的困境是好的,可脚步还是太快了,我等应该斧正陛下才是。”

岑文本对此深以为然,去年就是因为朝中的步子太大,这才会导致铜钱贬值,朝中花出去的铜钱太多了。

眼下这个麻烦还没解决,不想再多生麻烦。

许敬宗道:“陛下的想法是好的,肯迈出这一步的心也是好的,但就是这一步太过危险了。”

岑文本道:“缺少一个契机,如果这个契机足够好,老夫也能够准许,但陛下确实操之过急了。”

现在的朝堂不一样了,内阁成员全票否决了这位新帝的想法。

要放在以前,这是鲜有发生的事情,李承乾登基以来第一次碰了一鼻子灰的。

朝臣有了向皇帝提出反对的权力。

也给了皇权一个枷锁。

张阳给予朝中新制度造就了现在大唐的集权巅峰,让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也给皇权加上了一个枷锁。

这使得皇帝的权力就算再大也不能恣意妄为。

今年的开年大朝会依旧是隆重的,诸国使者来朝,今年高卢人又一次向大唐表达他们对西方局势道歉,并且愿意将耶路撒冷等地界交给大唐。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