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孺子帝 > 第八十五章 崔府

孺子帝 第八十五章 崔府

作者:冰临神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2:1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双倍月票最后一天,请大家投出手中的月票吧,谢谢。)

不用崔小君回娘家打听消息,元月初三,太傅崔宏对太后发出的招数就公开了,正如杨奉所说,他早已发招,只是一开始没被外人认出来。

太后的兄长上官虚自从丢掉南军大司马之职以后,一直顶着上将军的虚衔赋闲在家,在新帝登基前几天,受到数位大臣的举荐。

举荐者有朝中大臣,也有地方官吏,很难说他们当中谁想借机讨好太后,谁受到崔家的指使,总之举荐的奏章从各个渠道送达勤政殿,不是很多,却也足够引起议政者的注意。

韩孺子在邸报中看到了这些奏章,没有特别注意,只看了勤政殿的批复,也就是太后的反应,太后拒绝了前几份奏章,新帝登基的第二天同意了最后一份,任命上官虚为宿卫中郎将,专职保护皇宫的安全。

即使遭到过亲妹妹的背叛,太后还是别无选择,只能信任亲哥哥,皇宫里接连发生意外,她的确不能再交给外人掌管。

担任中郎将刚刚半年的刘昆升调任北军都尉,官衔升了半级,其实等于遭到了贬黜。

直到这时,也没有几个人看出这些奏章背后的用意,可能连太后本人也没看出来。

韩孺子与大多数人一样,以为这些举荐都来自太后的授意或者默许。

元月初三。兴荐上官虚的真正用意显露出来。都察院的一名五品官员上书。先是赞扬太后的选择正确,以外戚担任中郎将早有先例,接着,他毫无隐讳地指出一个问题:太后的哥哥上官虚受封,当今天子的几个亲舅舅还被困在南方卑湿之地,这不公正,应该立刻将他们调回京城。

新帝韩枡出生不久便遭遇大难,父母双亡。舅家吴氏被贬往南方,多年没有过联系,如今又被想起来了。

邸报还没有印发,杨奉当天傍晚拿回来一份传抄的奏章,对倦侯说:“这就是崔宏的奇招。”

“崔宏要借助新帝的舅舅对抗太后?”这是韩孺子的第一个反应。

杨奉摇摇头,“吴氏一家离京太久,在朝中已无根基,即使回来也不会对太后造成太大威胁。”

杨奉是不会将答案直接透露出来的,韩孺子只能继续想,好一会之后。他终于明白过来,“这份奏章的真实含义是要昭告天下。新帝的舅舅并非上官虚!”

杨奉嗯了一声。

“我和东海王是桓帝之子,尊太后为母合情合理,新帝却是镛太子遗孤,与太后没有半分关联,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却没有人敢于挑破,这份奏章开了一个头。吴氏一旦回京,风向对太后就更加不利。”

“没错,所以太后必须做出反击,想一想太后会怎么做?”杨奉又提出新问题。

“拒绝吴氏反京?惩罚上奏的官员?”

“大权在握的太后或许可以这样做,可太后正在争取大臣的支持,而大臣,必须站在‘礼’的一边。”

“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规定了上下尊卑各色人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所有人当中,大臣最在乎礼,礼,下可以教化庶民,上可以制约帝王。”

“可大臣不得也守礼吗?”

“当然,但他们的所得远远多于付出。帝王不愿守礼,作为至尊者,礼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太多,非圣贤难以做到,而帝王不想当圣贤;庶民也不太愿意守礼,作为低贱者,礼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服从与付出,所得甚少。”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