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七百四十一章 贞观老臣最后的尾声(第二更)

第(1/3)页

雪花纷落,长安冬日。

两仪殿中,李承乾坐在御榻之上。

两侧的丹陛之下,火炉微暗燃烧。

长孙无忌和李勣两人跽坐在大殿左侧,身前的桌几上摆着热茶。

“陛下!”长孙无忌轻轻躬身,说道:“东*突厥大雪,草原十八部受灾严重,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侯知仪禀奏,东*突厥诸部请求赈济。”

“大雪!”李承乾看向殿外,抬头道:“大雪应该是真的,但这受灾究竟是不是真的,侯知仪怎么说?”

“大雪阻断道路,虽然已经派人察查,但很难清查清楚。”长孙无忌面色凝重。

“天下受灾不怕,怕的是瞒报和谎报,而于东*突厥诸部而言,朕更怕的是他们夸大报。”李承乾轻轻摇头,看向桌案上的奏本,想了想,看向李勣道:“英国公,如今洛阳仓中粮食储备如何?”

“尚可。”李勣躬身,说道:“因为吐蕃战事比预期早两年结束,虽然依旧要有大量粮草运送蕃州,但相比而言,依旧有大量粮草剩余。”

李承乾轻轻敲敲桌案,然后抬头道:“从太原仓,全力调遣粮草援助东·突厥救灾,同时令工部侍郎李义琰,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调遣五千骑兵前往东·突厥救灾,让侯知仪调遣三千府兵随后支援。”

“陛下!”长孙无忌有些难以置信的抬头。

李承乾摆摆手是,说道:“若是东*突厥各部受灾严重,该治灾治灾,同时从东*突厥各部当中抽调年轻骑兵进入左右骁卫,这两年左右骁卫有不少人役满退役了,正好多补充点。”

“府兵!”长孙无忌缓缓的点头,他有些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府兵的待遇之好,让每个进入府兵的突厥骑兵都不愿意离开长安。

兵部也专门有人安排这些突厥骑兵在长安四周安居下来。

现在从东*突厥各部抽调精兵强将进入府兵,那么皇帝可以在削弱东*突厥的同时,通过府兵来影响东*突厥。

“可以一试。”李勣在一旁点头,道:“陛下的想法,恐怕是担心东*突厥根本没有受到那么大的灾害而部落首领虚报灾情,然后大军抵达一旦查实便可以直接处置掉这样的部落首领。”

“同时又有援助的粮草在,还可以告诉突厥部众,往年大唐也多有赈济,难道他们就没有受到赈济吗?”长孙无忌不由得笑笑,说道:“这样,那些突厥部众恐怕会怨恨他们的首领了。”

“正好换个首领,明年封禅,让他到洛阳便是。”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其实这些年,蕃州安定,西突厥安定,东西吐谷浑安定,朕最担心的,还是东*突厥,东*突厥归唐多年,但人心还是难以安定,若是久不处置,必然会生变。”

“陛下所虑正当。”长孙无忌点头,说道:“这么说来解决东*突厥的问题,将会是将来一阵朝中的重心所在。”

“那是封禅之后的事情了。”李承乾微微摆手。

“是!”长孙无忌躬身,说道:“鸿胪寺所行之事今年已经完成大半,苏相也在快速的推行官学之事,只是……”

“有人想问许敬宗在弄《百家姓》的事情?”李承乾微微抬头。

长孙无忌点头,说道:“是的,有人想问,《百家姓》是否有和先帝《氏族志》一样的意图?”

“没有。”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氏族志》的编修,重点在于各大世家的来历,门阀高低和学派源流,但此番的《百家姓》,仅仅是搜集天下各姓氏人口之数,并没有其他意思。”

“是!”长孙无忌微微躬身,脸上还带着担忧。

李承乾突然笑了,看着长孙无忌道:“舅舅,便是朕真的要重修《氏族志》,难道朝野内外,还真的有人敢反对不成吗?”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随即躬身道:“必然不会。”

皇帝虽然这些年用心在对外战事上,但是他的手段从来不弱,温和的手段常见,而酷烈手段一样也有。

一旦皇帝认真的推动《氏族志》的事情,所有人都会安静下来,在全力配合的同时,也全力为自家争取。

毕竟《氏族志》本就是先帝编修的,和北魏南梁时期都有了巨大的不同。

先帝时期的事情他们能够接受,现在皇帝再做,他们也一样能接受,不过是争取自己的位置罢了,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这家下那家上而已,本质是不会变的。

“所以朕真的没有重新《氏族志》的打算,不然真正应该主持此事的,就不应该是许卿,而应该是舅舅了。”李承乾笑着对长孙无忌点头,长孙无忌笑着微微躬身。

是的,如果真的要重修《氏族志》,以许敬宗的身份,完全是不够格的。

起码需要长孙无忌出面主持才行。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