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话事人 > 第七百七十六章 财政大窟窿

大明话事人 第七百七十六章 财政大窟窿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1:3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五月,京师以及京师周边地方就没下过雨雪,连林泰来颐和园的水位都下降了不少。

畿辅大旱,麦苗干枯,作物大范围歉收,京师米价以及物价开始上涨。

五月底,有御史上疏说,陛下大肆任用奸邪,无德之人总理中枢,滥施恩赏排除异己,这才导致天象示警!

此时刚上任的首辅沈鲤还在思考,如何进行下一阶段人事调整工作,猛然看到这份《天象示警疏》时,他还有点懵。

作为正道君子的领袖,竟然有人骂自己是奸邪,这简直岂有此理!过去从来都是己方这样骂别人!

激浊扬清四十年,奸邪竟是我自己?

京畿大旱跟自己这首辅又有什么关系?难道就因为自己在台上执政?自己才干了半个月都不到!

正当气抖冷的沈首辅准备亲自码字驳斥时,被三辅李春劝住了。

沈首辅刚来内阁,可能还不太适应这个位置,但李春已经在内阁混了快十年了,深知内阁与外朝的区别。

只听李春劝道:“阁臣遇上这种摆明了挑衅的奏疏,要么主动请辞,要么默不作声转交圣裁。

万万不可亲自驳斥,不然就会被反扣上一顶堵塞言路、有失大臣之体的帽子。”

简而言之,你一个首辅去和御史吵架,只会让御史变得更兴奋。

沈首辅叹道:“世道竟然如此!”

次辅朱赓有点无语,这个套路不就是你们清流势力发明的吗?

十几年前你们清流势力的科道言官不就是这样挑衅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的吗?

这两年可能是遇上了气候小周期,灾害频频。

六月盛夏时,从江北到黄淮持续大风大雨,然后爆发了洪灾,各地上报淹死八百多人。

凤阳巡抚兼总督河漕李三才上任没多久,还不太熟悉情况,赈灾动作迟缓。

在江北黄淮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四省交界这一带,数百年来本就是民风剽野、盗匪频出的地方,前些年朝廷还特设了兵备道整治。

如今又遇到大灾,赈灾又没跟上,顿时饥民蜂起、落草为寇,多处几乎同时爆发了“农民起义”。

不知咋回事,暴乱越闹越大,饥民中似乎隐隐出现了造反专业户白莲教的影子,而且还给饥民发放了几日份的大米。

徐州有首领赵古元,毫州有李大荣,睢州有杨思敬等等,裹挟饥民成千上万,齐齐扑向运河沿岸各水次仓。

让总督河漕的李三才手忙脚乱,急忙又上疏朝廷求援。

一时间黄淮狼烟四起,大运河交通在这里断了,漕船到了扬州就不敢继续北上。

此外应该随着夏税时间往京师起运的,还有扬州的一百万两盐税银、江南的一百二十万两金花银、苏杭织造局和江南通信行司的二十万两分红银、苏州济农仓的十万两报效银。

合计二百五十万两白银,全部宣布因为道途匪患暂时停运。

灾区的凤阳卫官军经过长年累月演变已经成了漕军,根本不能打。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兵部尚书魏允贞急忙从附近的河南、山东卫所调集官军,就地任命李三才总督各路兵马,围剿黄淮地区的叛乱。

然而一直打到九月,还是没能平定叛乱,甚至还有万余叛军逼近了黄淮江北核心大城淮安府。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