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088章 合理,太合理了!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088章 合理,太合理了!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20:1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邀月楼上,苏泽见到了林清材的这位族兄。

这位名叫林清坚的族兄,比陈潮源年纪还大些,不过他没有林清材那份踏实稳重,多了几分市侩的气息。

不过也正常,听林清材说这位族兄在读书上天份不高,早早放弃科举去学做了账房,早就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多年了,自然比林清材更懂得人情世故。

席上,两杯黄酒下肚,这位县衙户房新上任的书吏,已经和苏泽众人称兄道弟了。

他拉着苏泽大倒苦水。

“苏兄,你可不知道这户房内的门道太多了,水实在是太深了,我在户房真是夹着尾巴做人啊!”

“不知道林兄做的什么差事?”

“当然是苦活累活脏活了,这徐狐把持户房多年,虽然没有升任典史,但是在县衙内势力非常大,户房之中大多都是经过他保荐入的县衙,我这种在户房中就是被人穿小鞋的。”

林清材和陈朝源纷纷点头,他们也会和吏员打交道,自然知道大明朝吏员的情况。

典史是户部有档案的事业编,朝廷也是有俸禄的,不过大明朝官员的俸禄都很微薄,不要说这些吏员了。

县衙的这些典史们,根本不在乎这三瓜两枣的俸禄,主要是典史的身份在吏部挂了号,那就算是知县老爷要开革一个典史,都要向吏部打报告,这种情况下除非实在是做的太过分了,知县都会给典史留点面子。

典史之下的书吏就不一样了,他们属于县衙的员工,也是没有俸禄的,但是到了嘉靖时期,基本上县衙也会用公帑或者火耗之类可支配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给书吏发点俸禄。

书吏五年为一役,如果县衙不满意可以役满发还回家,甚至可以提前开除。

所以对于林清坚这样的书吏来说,为了能够在县衙生存下去,那就需要拜山头抱团取暖。

这里举荐人就是一种类似于东汉“门生故吏”的特殊关系。

比如举荐林清坚进入县衙的是刑房的孙典史,那么县衙所有人都知道林清坚是孙典史的人,自然就是孙典史的派系。

而举荐人和被举荐人的关系密切,不仅仅是单向的。

如果林清坚在县衙中犯了大错,那么身为他的举荐人,孙典史也要付连带责任。

县衙之中的派系斗争非常激烈,甚至有绵延几代人的长期斗争。

林清坚被身为刑房典史的孙典史安插到了户房,那户房上下对他的敌视自然可想而知。

而林清坚此时不仅不能和同僚一起吃拿卡要,反而要好好的做事,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户房其他人盯着呢。

大明的官府因为朱元璋定下的祖宗制度,可支配的收入少的可怜。

不过凭心而论,朱元璋制定的标准,也是能够让官府衙门运转下去的,明初的人口确实获得了增长。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明朝的官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原本那点人手已经是难以为继了。

其实这个也是很容易理解的,随着上级越来越多,需要请示汇报的工作也是越来越多,需要做的文字工作也是越来越多。

看起来很清闲的礼房,每天都在炮制各种垃圾公文,上面对口几十个大小衙门,遇到了御史下来巡视,还要准备汇报材料和迎接检查,简直是忙到不能再忙了。

这些上级部门每发一道公文,下面都要想尽办法回复,这种官僚主义的膨胀让县衙书吏人数也在快速膨胀。

比如南平县衙,就有正式的员工80多人,实际上并不是后世想象的只有几个大老爷在办公。

孙典史是林清坚的举荐人,林清坚虽然对孙典史不满,但是也不好说孙典史的坏话,所以只能说户房书吏头领徐士盛的不是。

“这课税催捐的好事,自然是轮不到我做,可那徐狐太不是东西,竟然一来就让我做了解运科的事情。”

听到解运科,在座的熊岳眼睛一亮。

苏泽问道:“这解运科就是负责解送税捐的差事?”

“就是这个苦差事啊!苏兄你可是不知道,这户房之中就属这个解运科的事情最繁重,也是最容易出差错的。”

苏泽点点头,由于大明朝在张居正变法之前,还是征收实物的税收,所以这征税的事情非常的麻烦。

实物税收,就是粮食布匹等等,不过大明朝的税制实在是太复杂了,征收的品目繁多,就算是长期在户房工作的老吏,想要说清楚都不容易。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