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042章 去县城(二合一章节求追读)

第(1/3)页

这场战斗自然没有任何悬念。

朱七一伙人几个月前还在盐场里搅拌卤水呢,又怎么打得过苏泽训练出的卫所乡兵。

虽说苏泽的“兵法”也就是Lv2的水平,但是结阵的长宁卫乡兵,对付区区三十个手持木棍的倭寇,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到半个时辰,包括朱七在内的倭寇全部落网。

【战胜倭寇,兵法经验 5,Lv2,50/200】

又收获了一波经验,苏泽就押送朱七一伙人,趁着夜色返回了长宁卫。

等返回长宁卫的时候,天色已经亮了。

几声寂寥的鸡鸣声,叫醒了海上的红日,苏泽一行人刚进卫所,就引起了早起卫民的围观。

众人来到家祠之后,一众倭寇被关到了后院,既然官府不收,苏泽准备关上他们几天,然后和罗汉脚们一起开垦荒田去。

林德清将卖盐所得钱当众交给了苏泽,苏泽又将一包裹的钱交给了家老阿公。

打开包裹中的铜钱,长宁卫众人纷纷露出惊艳的目光,没想到苏泽在滩涂上捣鼓不到一个月,竟然赚了这么多钱!

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啊!就比庄稼汉有生财的办法!

不过对于苏泽这样的读书人,长宁卫百姓是生不起嫉妒之心的,谁让人家读书人有本事呢!

海边晒盐的法子不难学,但是如何祛除苦味,制造精盐,这对长宁卫百姓来说就是仙法了。

接下来苏泽将从朱七一行人身上缴获的几百文钱分给了出战的卫所乡兵,又掏腰包让他们饱餐了一顿早饭才离开,苏泽在长宁卫的威望更上一个台阶。

等到众人散去,苏泽对家老阿公说道:

“这伙匪徒竟然有县衙差役的公服,这背后来历怕是没那么简单。”

家老阿公摸着胡须说道:“咱长宁卫是军卫,抓捕倭寇天经地义!县里的情况也复杂的很,倒是不怕他们报复。”

紧接着家老阿公从袖子里掏出两份文书,交给苏泽说道:

“阿泽仔,你是读书人,今后有什么打算?”

苏泽愣了一下,这段时间他忙着肝技能,只想着制盐赚钱,倒是没有想那么多。

家老阿公继续说道:“读书人总是要进学的,阿公知道长宁卫留不住你。这两份文书,一份是卫所出的保书,是证明你九姑婆侄子身份的。”

“一份是卫里开的路引。”

家老阿公又掏出一封信说道:

“早年间老百户曾经资助过县学里一名廪生,你要参加童子试需要有人作保,拿着这封信去,那人定会给你作保的。”

苏泽有些感动,长宁卫竟然给自己都安排好了。

大明朝的学校制度复杂,要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就不容易。

首先要能参加科举,必须是身世清白的读书人,这就要求里保出具保书,证明这个读书人品行端正,祖上也没有犯过事。

紧接着还需要一名县学的廪生作保,这样才有资格参加县里举行的县试。

县试之后是府试,过了这两关之后,就是一省学政主持的道试。

通过道试的才能叫生员,也可以叫做“秀才”,这样就可以进入各县学府学就读了。

廪生,就是在县学中就读的秀才了。

别看清末总说是穷秀才,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秀才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首先这个廪生是有朝廷拨款的,属于公费读书,每个月禄米。

明初《送东阳马生序》里的马生,就是一名廪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就是说每个月都有禄米供应。

从明中期开始,将廪生的禄米折为禄银,每个月都有二两银子的补贴。

除此之外还有免税、免役的特权若干,可以说是成为生员,才算是步入士人行列。

而整个县城,廪生也才二十人,廪生在县试前给人作保,这也是一笔额外收入。

福建是科举大省,这笔收入也相当可观了。

家老阿公为了自己参加县试,把保书都准备好了,可以说对苏泽相当照顾了。

而另外一份文书是路引,这是为了苏泽前往县城的出行证明,也是给苏泽把手续准备齐全了。

苏泽恭敬的对家老阿公行了一礼说道:

“阿公,今日长宁卫的恩情,苏泽绝对不会忘。”

家老阿公摸着胡子说道:“若是日后你显达了,能想起长宁卫,那就足够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