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宋神探志 > 第九十七章 《苏无名传》多了两位读者(第一更)

第(1/3)页

如果比较历朝历代的皇城,从中选一个最为气派的,那或许有一番争议,但如果选一个最寒酸的,别问,问就是宋朝。

北宋汴梁的皇宫,前身是唐朝宣武军节度使的衙署,就是朱温担任的那个职位,以此为根据地,兼并中原,建立后梁,后梁建立,改衙署为建昌宫,经历了后晋、后周,最后被赵匡胤入主。

建隆三年,赵匡胤稳定了政权,开始征发工匠,命人按照前唐洛阳的宫殿制度来营建宫城,可问题是,汴梁是唐代的州城发展起来的,跟长安、洛阳相比?那实在想多了……

以前的都城,在建立之初就有完整的规划,若能从高空俯瞰,真是规制至极,赏心悦目,汴梁则是自发生长出来的,显得杂乱无章,宫城之外也是密密麻麻的民房商铺,不论从哪個方向扩展,都势必要拆掉一大批建筑。

而有鉴于五代时期的混乱,为了稳定国朝,宋初的朝堂就达成了许多共识,其中夺民私产、逼民搬迁,是很不体面、很不道德的行为,因此有了赵二不愿意强拆民居的良善之举,最后也就修修补补凑合用。

当然,宫城的寒酸,是相对历朝历代的恢宏壮阔而言,单就这个时代,放眼其他国家,宋的皇宫还是世界上最富丽堂皇的建筑群。

陈尧咨由宣德门入,在内侍的引领下,走了足足两刻钟,才抵达垂拱殿。

垂拱殿并不单单是一座殿宇,而是一处廊院式的建筑群,前后两进。

第一进院落,主要殿宇就叫垂拱殿,殿东西两侧带有朵殿,此时就有女官进出。

这些女官身着圆领青衫,头上戴着未铺翠的软翅女巾冠子,脸上素净无妆,维持着国朝的朴素。

陈尧咨看似目不斜视,实则尽收眼底,面容为之缓和。

有时候想想,这位太后与前朝武曌确实不同,对于身边的女官都如此约束,是可以稳定大局,又不会篡夺江山的。

但陈尧咨旋即又生出警惕之心,焉知不是这位太后故意做给群臣看的?

正如外戚刘氏,刘美还活着的时候,那时真宗尚在,刘氏一族谨慎恭顺,颇有好名声,等到先帝驾崩,太后执政掌权,外戚的嚣张跋扈之态顿时显露出来。

太后的权力必须加以制衡,外戚的权力必须加以遏制,否则必定变本加厉。

此次刘从广之死,当竭力周旋,迅速破案,不给对方借题发挥的机会!

陈尧咨下了决心,走入殿内,就见珠帘之后,一道身影端坐,平和而威严的女子声音传了出来:“陈卿家来了,坐!”

垂拱殿内君臣交谈,一向是赐座的,但这回陈尧咨却没有坐下,立在圆凳前,躬身一礼:“老臣权知开封府,却尚未寻得真凶,有愧于心,不敢受座!”

这是以退为进,距离案发才过去一日,查不到真凶并不代表无能,倒是宫内立刻派人催促,显得过于急切。

换做一个软弱之辈,或许就要宽宥几句了,但刘娥只是摆了摆手,内侍就将圆凳撤走,再淡淡地道:“陈卿家要向老身禀明此案的蹊跷之处?”

陈尧咨道:“今早刘府宅老入府衙,受供备库使刘从德之命,转达一条新线索,据他们所言,刘从广的遇害,与一部传奇话本有关。”

刘娥闻言也有些诧异:“传奇话本?”

陈尧咨年少时过目不忘,十八岁高中头名,是国朝最年轻的状元,即便如今年纪大了,思维不比从前,但也极为顺畅地将开篇明义的诗句道出:“世人但喜作高官,执法无难断案难。宽猛相平思吕杜,严苛尚是恶申韩。一心清正千家福,两字公平百姓安。惟有昌平旧令尹,留传案牍后人看。”

“老臣已看过此书,其中所写的,是前唐狄梁公之徒苏无名,为官任上,查案缉凶,为民做主,屡破奇案的故事。”

“而据刘从德所见,刘从广遇害前的种种痕迹,与书中的受害者极为相似,怀疑凶手是看了此书,模仿上面的手法,犯下罪案!”

刘娥的语气沉了下来:“竟有此事?”

陈尧咨也是会大喘气的,等太后作怒了,才接着道:“然此案的真相并非如此!”

刘娥的语调也即刻恢复,情绪转折顺畅至极:“哦?”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