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四合院:八极传人过目不忘 > 第86章 飞驰摩托车厂,奔驰摩托车

第(1/3)页

第86章 飞驰摩托车厂,奔驰摩托车(求订阅)

所有人面试完,也只是招收了十几人,其中基本上都是有着车企工作经验的员工,而且个个经验还很少。毕竟老工人们要么退休,要么就是车企的骨干。

现在的车企可都是国企,等闲情况下是不会来赵信这种私企的。再者说,当前社会上人才严重不足。

一连几天的招聘面试下来,摩托车厂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依旧严重不足。

见到这一幕的戴静当即找到赵信和娄晓娥:“赵哥,娄姐。我可以写信叫一些华人回来,不过薪资方面至少和我一样,而且后续增长起来也不能吝啬。”

“没问题。”赵信面露喜色:“最好能多叫一些,有多少我要多少,待遇绝对是国内最顶尖的。”

“行。”戴静点点头,她要回去写信了。

她毕竟当过学生会副会长,在学校里交游广阔,可以说是芝加哥华人学生圈里的话事人之一。

有她出面邀请,并且说出国内的现状,以及赵信这边的薪资待遇,想必那些心怀故土的华人青年们肯定会回来一部分。

当然三千块钱比起大洋对岸的美国还是少了,毕竟在那边就算自己出去做兼职,也能找到一个小时20块美金、一月四千美金的工作。

兑换下来,那可就是六千多人民币了,要知道这个时间点,1美元等于8元左右的人民币,而且还很少有人会这么兑换。

不过,肯回国的华人,肯定不会太考虑薪资。毕竟如今的东方故土和美国相比,那就是乡下和城里的差距。

回到东方故土为的是那份认同,也为的是将故土建设起来。

改革开放的开始,必然会带来一波华人归故土,就比说她戴静的爷爷奶奶。

太阳灶厂已经正式投产,一天的产量达到了五千个太阳灶,一个月21个工作日那就是十万零五千个。而且销售方面根本不用赵信往外卖,而是直接由政府采购。

当然价格上也要比此前便宜一些,一个太阳灶原定的三块出厂价直接降到了两块五。一个月的产值便是26万左右,除去各种成本,月利润在十万左右。

要知道这可是还未正式进入80年代,现在不过是79年的夏季而已。

西部建厂的事情也在稳步推进,张伟带着厂里的一些人已经前去了。赵信则是一直在摩托车厂忙碌,摩托车厂已经有一个建立起来的车间,从日本进口过来的一条生产设备的一小部分已经装在了里面。

作为当前唯一一个将这个生产线吃透的技术人员,赵信只能亲自上阵培训招来的半瓶水技术人员们。

也不要求他们知道原理,只需要知道如何操作流水线即可。

摩托车可是一个复杂的东西,配件奇多,从轮胎、到发动机,以及各种大小不一的齿轮。

赵信让自家岳父从日本进口的生产线是相当完备的,毕竟花费不小,这三条生产线耗资近五百万港币。

当然可惜的一点是并没有对应的技术人员过来指导,毕竟生产线只是在香港做了中转,那些日本的专家可不愿意经过中转后再来中国。

不过各种说明书也相当齐备,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赵信的时间。

培训的日子漫长而枯燥,不过赵信却等得起,因为他兜里还有钱,手中还有着太阳灶和蜀香轩这样正在赚钱的项目。

……

转眼便是两年半的过去,时间来到了1981年的夏天,7月3日。

这一天,摩托车厂鞭炮声齐鸣,完备的厂房里一辆崭新的摩托车从车间被赵信骑了出来。

这两年多的时间他都在摩托车厂中当一个技术总工,如今总算看到了成效,第一辆摩托车生产出来了。

大家伙的掌声雷动,甚至轰鸣。

因为这是一辆国内私人企业产出的第一辆成熟摩托车。

“诸位,奔驰摩托车可以正式投入量产了。”众工人们欢呼雀跃,曾经留美归来的戴静此刻也眼眶湿润。

两年多的时间,三条流水线完全搭建起来,原先几乎空旷的场地此刻各类设备齐备完全。新修的两栋宿舍大楼,明亮而又结实。

原先找不到的技术人员,完全小白的工人们此刻也真真成了一名成熟的摩托车厂工人。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国内的大学生们,赵信提前和他们签订雇佣合同,让他们在大学课余时间就来上班钻研技术,此刻已经有十名大学生毕业,正式成为懂技术、懂生产的技术人员。

“正诚,我们成功了。”戴静拉着邵正诚的手说道。

“成功了。”邵正诚点点头,他眼中也满是高兴。他是摩托车厂的副工程师,也是戴静从美国华人中叫回来的华人中,至今还留在摩托车厂的。

“大家回去换身新衣服,咱们在蜀香轩里庆功。”赵信身旁的娄晓娥也说道。

众人开赴蜀香轩,美酒佳肴不断。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