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资本大唐 > 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

资本大唐 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

作者:北冥老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18:1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启禀父皇,高句丽占我辽东,而且屡抗我中原大军,致使中国子弟伤亡惨重,实乃我大唐的心腹之患,所以儿臣以为,当早日发兵夺其城、灭其国、绝其嗣,以除后患!”

李愔的话刚一出口,魏征等人都是暗暗摇头,觉得李愔年纪太轻,目光也太过短浅。而房玄龄则在心中叹息,认为李愔虽然足够聪慧,但是却欠缺胆气和魄力,在李世民的压力下竟然倒戈投降了。

李世民也有些意外,本以为李愔会和其它人一样反对征讨高句丽呢,没想到他竟然是唯一一个支持自己的人,这让孤立无援的李世民感到格外欣慰。

李愔将众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心中却在暗笑,接着说道:“父皇,高句丽虽说是个小国,但因其地处辽东苦寒之地,而且现在国内又没有什么大的变故,所以并不好打,为此儿臣这里有‘平辽三策’献上,希望能对父皇有所帮助。”

“好,还是愔儿知我心,快将你的平辽三策讲一下,让朕与众位卿家听听。”李世民是拍案大笑,好不容易有一个支持的人,看样子还是早有准备,竟然连计策都想好了,而且这个人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谓上阵父子兵,古人诚不欺我也!

房玄龄则是迟疑不定,难道昨天李愔是敷衍自己,其实他早就打定主意支持攻打高句丽?可这也说不过去啊,李愔只是一个闲散的王爷,怎么可能关心这些军国大事?其它大臣则对李愔的话嗤之以鼻,李愔只不过是一个十五岁的半大小子,又从来没有带过兵、议过政,怎么可能有什么平辽三策,估计最多只是一些浅薄之见罢了。

“是,父皇!”李愔向李世民和众人施了一礼这才说道:“我这平辽之策是依据高句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共分为三策,第一策为疲敌之策:高句丽地处辽东,土地出产不多,每年夏秋时节,是他们粮食收获的关键时刻,此时我大唐可以派小股精锐进行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同时封锁大唐与高句丽的边境,严禁大唐的粮食流入高句丽,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国力大损。”

“嘶~”李世民和文武群臣听了李愔的第一策后,都是倒吸了口凉气,李愔此计可谓是毒辣之极,有道是‘民以食为天’,如果真的实行李愔这条毒计的话,估计几年后高句丽已经不是国力大损,而是直接陷入内乱和崩溃的边缘了,到时哪里还用大唐派兵,估计只用粮食收买人心就能平定辽东了。小小年纪竟然能想出如此老辣之计,这让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不得不对李愔刮目相看。

李愔已经完全陷入自己的思维中,并没有注意到李世民和文武百官的反应,继续说道:“第二策名为离间之策:高句丽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除了国君荣留王外,还有不少将军手握重兵,不听国君的号令,而荣留王也一直想要收回军权,我大唐可以派细作进入高句丽,或收买或威胁,挑拨荣留王和实权将军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分化之目地,甚至让其暴发内乱,到时我大唐再发大军,就可一举将其荡平。”

“第三策为强已之策:辽东乃是苦寒之地,特别是冬季尤为寒冷,如果大军在冬季之前无法攻克高句丽,就只能退军等到来年春天再战。不过儿臣听闻高昌国有作物名为白叠子,其花如絮,不但可以用来织布,而且将白叠子填充进衣物做成棉衣,比之皮裘还要保暖,若是能大量装备,将士们再也不用惧怕辽东的苦寒。”

李愔说完长出了口气,幸好前世他喜欢历史,对于大唐这个辉煌的年代,他了解的也比较多。再加上前世棒子国老是叫嚣高句丽如何如何,所以李愔特意留意了一下唐朝与高句丽之间的历史,所以才能在这关键时刻侃侃而谈。顺便再说一句,高句丽可不是棒子国的祖先,新罗这个小国才是。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