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游戏 > 明旗 > 第二十八章 天子守国门

明旗 第二十八章 天子守国门

作者:楚禹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2:17:53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听了王振这番话,王山顿时后悔自己刚才不应该说什么班师的话,早知道伯父如此坚决主战,他又何必多这嘴自讨没趣!

想着自个原本就在伯父心中不及二弟王林亲近,要不然怎么王林得了个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而自己只是个正五品的指挥同知呢,现在好了,平白无故的又叫伯父以为自己贪生怕死,怕以后更加不受待见了,想到此处,王山后悔的直想扇自己个大嘴巴子。

周公辅成王,王振从不后悔自己当初对瓦剌使团采取强硬措施引来也先的入侵报复,更不后悔在满朝文武都反对的情况下仍坚持皇帝御驾亲征,因为他要的不仅是一展心中抱负,也不是要如三宝太监那样名垂千古,他要的是让大明的代代天子都能牢牢记住太宗皇帝的遗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自宣德以来,大明已经承平二十年之久,皇帝长于深宫妇人之手,朝堂之上又尽是不通武事,不屑武事的儒生,京营上下则是将骄兵堕,年轻的勋贵们早就失去了父辈的英勇,只知道大肆侵占民田,忙着置产发财,哪个还能提起刀枪上阵杀敌,若再不借着此次瓦剌入寇举大军出征,借此锻炼军队,培养出一批能够上阵杀敌的将领出来,日后大明恐就有亡国之祸了!

居安而思危,王振绝不承认自己鼓动天子御驾亲征是文官们所说的胡闹,是胡作非为,是置江山社稷不顾而只为逞他司礼王公公的威风,不是,绝对不是!

大明立国以来,除了那个被儒生包围的建文帝,哪个皇帝不是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天下的,就是仁宗皇帝因体宽而不能上马,可同样也是在靖难之时率领满城军民死守北平,从而保证了太宗皇帝能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否则,只怕太宗皇帝早就身死南军之手了。

既然明君都是能马上征战的天子,那自己的学生朱祁镇同样也应该如此,而不是如那帮儒生所希望的一样――一辈子老老实实的呆在宫里,什么事也不懂,什么事也不做,每日朝会时坐在龙椅上点个头就是,万事交给这帮儒生去做,好像只有如此,天子才算是明君。

狗屁,一个懦弱、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敢做的皇帝或许会是那些文官们称颂的仁君,或许会是百姓们交口称赞的好皇帝,但却绝对不是明君,此例一开,朝堂将尽被儒生所握,届时天下便不再是大明皇帝的天下,而是这帮结党营社的儒生天下!

纵观史书,凡儒生占据朝堂的朝代,哪个不是弱朝,哪个不是被蛮夷打得割地赔款,最终国破的!

我大明,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皇帝就得是上马能征战,下马能安民的天子!

虽自幼熟读圣贤书,也做了一辈子学官教谕,但王振从来不认为自己也是儒生中的一员,想当初皇帝刚登基时,他便不顾太皇太后和三杨尚在,强烈要求学生皇帝朱祁镇不再开“经筵”、不要再倡导什么文治,要大力发展军备,要文武并重,万不能让文贵武贱的局面出现在大明,虽然,在三杨的抵制下,在太皇太后的干涉下,王振的政治理念被扼杀,但他却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念,他坚定的认为如今的大明正在往下坡路走,原因无他――朝堂已然被文官们占据了一大半,若等勋贵和武将被他们完全排斥出朝堂,那大明就将走上弱宋的道路,然后一步步走向灭亡。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来护卫这个国家,再多的财富也不过是镜中水月,两宋的前车之鉴难道远吗?

王振很清楚自己教了十多年的学生朱祁镇是什么性格,他就是那种有着其祖父仁宗皇帝仁慈,却无祖父坚韧果绝和父亲宣宗杀伐果断性格的老实人,这种老实人如果没有人扶助指点他,势必要被文官玩弄于手掌之中。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