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世间无敌,为明皇舞!

第(1/3)页

顺天府,昌平镇。

嘉靖七年,先皇后陈氏去世,君父命辅臣张璁及兵部员外郎骆用卿等人为陈皇后选择陵地。

同时,君父也开始为自己选择陵地。

骆用卿在明嘉靖年间以通晓风水术闻名,他来到天寿山后,外观山形,内察地脉,为君父选择了橡子岭和十八道岭两处吉壤。

随后,君父亲携从臣和钦天监官员到骆用卿为他选定的两处吉壤察看。

看后,觉得十八道岭风水最佳,决定在那里建陵,并下诏将十八道岭更名为“阳翠岭”。

嘉靖十五年,四月,永陵始建,武定侯郭勋、辅臣李时奉命总理山陵营建事宜。

在营建过程中,君父按照长陵的规制进行营建,故对大臣们说:“陵寝之制,量仿长陵之规,必重加抑杀,绒衣瓦棺,朕所常念之”,大臣们对君父的话心领神会,呈送给君父御览的陵寝设计图只比长陵规模略小,所以得到君父同意。

嘉靖二十五年,十年基建,永陵始成。

嘉靖二十七年,五月,先皇后方氏入葬。

现在,永陵的万年吉壤内,就安葬着陈、方,两位先皇后。

如果君父龙驭归天,当今圣母林氏凤驾回天,也将安葬在此地。

但在此之前,奉君父旨意,《迁永陵令》下,天下豪族尽迁徙到永陵。

使得“天下之富,明永陵邑”的传说,在大明朝,甚至是在世界都开始蔓延。

在强制迁移豪商大户的旨令刺激下,永陵邑迅速就发展起来,不久就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附郭。

由于迁来的豪强大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完美印证了“人傻,钱多”的模样,在他们安定下来后积极投资工业、商业及周边农业,使这原是长城防御内的军事防区完成了转型。

为永陵邑的建设提供了钱财支持,而有了钱,后勤、服务等事也有了保障,豪强中的聪明者已经有人直接从事建陵物资的贩运投机活动。

在身份上,这些外来大户豪强积极与京城官僚牵线搭桥,依靠新的靠山,提高其地位。

而京城名流亦以居“富甲天下”为荣,大批迁居于此。

不过一年的时间,永陵邑就迎来了繁荣,其人口竟达二十七万余人口,住户有六万户以上。

要知道,徙陵的标准,是家财在三万两以上的巨富之家,哪怕全部以最低条件来计,这小小的昌平镇、永陵邑,所掌握的财富就高达十八万万两纹银。

据朝廷户部的保守估计,永陵子弟所拥有的财富,在四十万万两纹银以上。

如果以嘉靖三十九年朝廷赋税来计,这些钱财,等于百年赋税,而如果以整个大明朝,从洪武年间至今,比这二百年来全国赋税总和还要多。

仅仅为了让这六万多户豪强徙陵,朝廷户部就补贴支出了一亿两千万两纹银,这不比一项国策花费少。

若是不计算海外行省,仅是两京一十八省,大明朝人口接近两亿,二十七万多人,只是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一多一些,连千分之一都不到,而这群人,却掌握着市面上八成,甚至是九成,或更多的财富。

不止是大明朝如此,整个世界亦是如此,大量的财富,聚集在极少数的人手中,撬动着整个世界的经济。

在朱厚熜看过户部上呈的账本后,更是动过让锦衣卫直接掠夺永陵之富的想法,但沉思良久,没有选择执行。

永陵的存在,就是世界财富的象征,朝廷需要这么个存在,来让百姓见识人世间最极致的繁华,大明朝也需要这么个存在,在世界人民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

人人向往的黄金之地。

就在这里,高拱、张居正,以及,徐阶重逢了。

受坤伶的影响,高拱无奈请辞,在三挽三去君臣拉扯后,高拱最终离开了内阁,离开了朝廷。

但新郑高家,和张居正的江陵张家,财富都在徙陵条件以上,都来到了永陵,高拱离阁离朝,不必返回家乡,而来到了永陵邑。

张居正还在终制守孝,但君命大于天,张居正只得携家族先行徙陵,再在此地设坛,遥祭先父。

至于徐阶,命不久矣,张居正到了永陵邑后,就立刻上奏君父,请将徐阶移到永陵邑关押。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徐阶、张居正,这对师徒,尽管过去有诸多龌蹉,但张居正却选择了释怀,想在恩师逝世前再尽孝一二。

朱厚熜全了张居正这份孝心,让提刑司把时日无多的徐阶送到了永陵邑,交给了张居正照看。

徐阶在榻上躺着,全身上下,除了眼睛能动,别的没有能动的了。

张居正就守在病榻前伺候着,而高拱以“看望”名义前来,望着死敌这副模样,忽然间,心里的仇恨,淡了许多。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