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从八百开始崛起 > 第1536章 番外(5)

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536章 番外(5)

作者:汉唐风月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1:0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晋东洒月谷!

“二大爷,县里的王秘书打电话过来,说下午有个日本商业代表团来我们夜月寨考察咱晋东娘子关一带的旅游开发,周县长他们会陪着一起过来。”20多岁的龙云松气喘吁吁地爬上山,对着正坐在山顶上抽烟的一个七旬老汉说道。

龙云松对七旬老汉很尊敬,但不仅仅因为老汉从辈分上说是他的二大爷,那是因为他很清楚,没有眼前这个七旬老汉,他们这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村寨,可不会有一座各项功能完善的村小学,他这个山里娃也不可能有机会去镇上读初中去县里读中专的机会。

这也是他都已经分配到县里工厂当正式工人了,但二大爷却一句话:“回寨子里来帮老子,寨子里需要文化人。”他就义无返顾回山寨的原因。

“喊什么二大爷,工作时间,喊老子村长!”别看70了,但老头儿依旧腰杆挺直,声音洪亮,两颗大眼珠子一瞪,不怒自威。

“是,是,村长,你说咱们寨子里怎么接待一下?对了,村长,现在可不是打仗的时候了,现在广播电视里都强调发展经济,人家可是外宾是投资商,可不能再喊鬼子了。”龙云松连忙点头,顺便安抚了一下老头儿。

老爷子是六七年前就从部队里退下来返回家乡的,什么级别退下来的他这个当后辈的也不清楚,只知道经常会有些老头儿来寨子里,寨子小学学生们所需要的课本以及一些农用工具,都是那帮老头儿送来的。

夜月寨的人民风淳朴,回馈一些风干的山货和自酿的米酒,老头儿们也都不嫌弃,哈哈笑着带走。

不过龙云松可有一点很清楚,他这位二大爷以及寨子里一些他这一辈的老人,可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

洒月谷的背面,是一片平坦的高山草甸,就算可以不开出来种苞米,也可以当牧场养养羊,但这一片早在40多年前,就是一片坟场,据说是当年在这位二大爷的率领下,寨子里老辈人和日本鬼子大战过一场。

所有战死的老辈人以及后来在战场上牺牲的老辈人,最后都安葬在这里,每年过年,夜月寨的男女老幼都会在这片坟地进行祭奠。

夜月寨的人从小也是听着老一辈的人讲打鬼子的故事长大的,包括龙云松自己,对日本人自小都是满满恶感,但现在毕竟时代不同了,如果有日本商人愿意投资这个穷山沟,让山寨和周边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能挣钱,那也是好事儿。

“呵呵!就你小子还跟老子谈经济发展谈大局,你说的那一套是老子年轻时候在长官的带领下早就玩剩下的了,你以为老子不知道搞旅游最简单最来钱?

小鬼子的算盘拨拉的精着呢!这太行山的青山绿水都是天生天养,说是投资,其实只要能修条好路方便进山,就坐着收钱。”龙岩却是不屑的歪歪嘴。

龙岩在部队发展的其实还不错,西南战争中在老上司顾西水的指挥下亲率一个重装步兵师直捣黄龙,迫于国际形势撤离时更是对交趾国基础设施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破坏。

在他的指挥下,据说交趾国粪坑里都丢的有触发式地雷,接连发生的十几起粪坑爆炸后,交趾国基层部门不得不另起炉灶挖坑,那一战的破坏力甚至超过了米国在交趾的十年。

但龙岩最终还是选择提早从部队退休回老家猫着,一来是部队已经提出干部年轻化,以新代老是未来趋势;二来在职期间回家乡一看,家乡虽然是比战争时期强不少,老百姓们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都能填饱肚皮,但依然穷;

现在虽然夜月寨早已更名为夜月村,也早就没有头人这一说了,但龙岩认为,他做为当年带着寨子里的年轻人参军抗击倭寇的领头人,数百青壮最终只得十人归,他就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的后辈们生活的更好一些。

于是,不顾上级首长们和战友同袍们的挽留,毅然带着老妻返回家乡,并在回乡的次年以63岁之龄担任了夜月村的村长之职。

回乡的这六七年,龙岩带着夜月村的男女老少兴修水利,在距离村子15里的山谷里建起了一座小型水库,基本解决了周边十几个村子吃水难、农田灌溉难的痛点。

以前为什么不能,怎么龙岩一回村就解决了,龙岩心里清楚,那不是他这个老头儿有多能干,而是他身份摆这儿,还有诸多老战友们的帮衬,县市两级政府拨不出来款,省里多少还能挤一些出来的,有了钱,再加上他的号召力,才能完成这项数十年都想做而没做到的工程。

可光是修水库,让乡亲们能喝到清水,能提高一些粮食产量,也就是让乡亲们吃得再饱一些,想让乡亲们荷包里鼓一点,也能让村里的孩子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喝上可乐玩上游戏机,那是万万不能的。

只能想别的路子!

像龙云松刚刚跑来说的靠着附近的千古名关-——娘子关搞旅游开发,龙岩自然也是想过的,就连前些日子他去看老首长,老首长也专门提起过,说随着老百姓的收入逐渐提高,去全国各地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将会成为年轻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旅游将会成为未来10年甚至20年最热门的产业之一!

娘子关,名气够,周围的山山水水也很美,只要搞好配套设施和宣传,在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只是,这配套设施说的简单,但当了这么多年靠无米之炊过日子的龙大村长可是明白,哪儿哪儿都要钱。

就别说在山里修路这个大工程了,那金额一说出去,市里的那个油滑财政局长估计能当场给他玩儿躺平,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光棍精神,别说他,估计就是老首长来了也没辙。

单说游客来村里后的吃住问题,吃还好说,大不了费腊肉腊肠,但住呢?总不能都住那些破旧的吊脚楼吧!下面养猪,上面睡人,那味儿浓的,哪怕是他,也是适应了好久才习惯。

修新房子?可得了吧!他老两口退休工资和积蓄就算全部拿出来,能修几栋房又能买多少被褥?

老战友们和儿女们已经很帮助他了,早在10年前就帮着凑钱盖了娘子关一带最好的小学,课本什么的也是年年不少的送过来,哪能让他们再出钱。

还是只能靠自己才行,龙岩这些天来可没少为这个发愁,愁得头疼的时候就跑来洒月谷坐坐,他希望那些躺在不远处的发小亲人们能告诉他该怎么办。

但显然,那些年纪轻轻就离开的亲人们对这个正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很陌生,至今也没人能在梦里告诉他答案。

现在外商来投资,能够解决资金困难,是大好事儿,但一听到日本人这三个字,哪怕是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龙岩依旧无法释怀。

卫国战争是胜利了,但那抗争的八年,有多少人倒下了?那是累累白骨和无尽的牺牲换来的胜利。

夜月寨的后辈们只看到晒月谷数百坟茔,可知当年晋省、陕省、川省等中华大地上处处挂白幡!

只是,看着眼前的这个被自己从城里喊一声就义无返顾回村给他帮忙的侄孙眼里的期盼,龙岩也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快,他知道,眼前这个已经算是寨子里很优秀的青年,也是希望弄笔资金来解决寨子以及周边山村的困境。

先不说什么发展旅游不旅游的,山村都急切通公路,唯有如此,才能把粮食和山货给卖出去变成钱。

否则,那些养的大肥猪和羊只能自产自吃,不能帮乡亲们鼓起口袋。

晋省本就是山区省,不管是省、市、县资金都有限,全省困难的地方多了,有好些地方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他已经动用这张老脸去省里弄了笔资金修水库建水利了,再去要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那就先看看鬼子商人们打的什么鬼主意!”龙岩眯了眯眼。“不过先说好,他态度好,我不骂他鬼子,态度不好我喊鬼子谁阻止我,我可大嘴巴抽他狗日的。”

“那必须听您老的,到我们夜月寨地盘上还敢嚣张,别说喊他们声鬼子,您只要一声令下,夜月寨老幼就像当年一样听您指挥,干他狗日的。”龙云松心中松了口气,笑嘻嘻的说道。

来之前,县里就已经派人来先跟他通了气,这次来的日本商务团是带着十足的诚意来的,娘子关他们已经看过了,对这座千古雄关很满意,决定成立合资旅游公司,县里占股百分之六十,他们出全部建设资金,只占百分之四十,管理上由县里说了算。

到时候将会修一条高标准的省级公路,也全部无偿交给晋省政府使用,如果那位代表团团长对夜月寨周边环境满意的话,那条公路将会通往夜月寨一带,光是靠这条投入资金达亿元的公路,就能带动这一路数十公里的老百姓致富。

这不妥妥的天上掉馅饼吗?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