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冻,来往不便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冻,来往不便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0:4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朱祁钰手里翻着一本书,是坊刻本的《水浒传》,而这本坊刻本,是由坊刻印的,在京师颇受欢迎。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朱祁钰早有耳闻,但是重生到大明前,他忙忙碌碌,从未真的看过这本书,有限的也是看过电视剧。

这坊刻版《水浒传》版面较为宽大,字大如钱,多用赵体行格疏朗,黑口双鱼尾,刻有句读,纸墨俱佳。

还用到了标点符号,而且用的白话文,读起来颇为轻松。

这是大学士陈循送来的,他站在旁边等着陛下的训示。

“为何坊刻百姓读物都有了句读,朕的奏疏却没有呢!”

“为何坊刻百姓读物有这么多俗字,朕的奏疏里全是生僻字??”朱祁钰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这不是增加阅读难度吗?每次断句,断的他头疼不已。

之乎者也,引经据典,还得断句,生僻字还很多。

陈循被问的一愣,随即俯首说道:“额…毕竟是公文,还是正字好一些,若是用俗语俗字,那成何体统啊。”

朱祁钰点头说道:“传下去,以后公文加句读,能用俗字就用俗字,省得朕理解错了,误了事。”

陈循俯首说道:“臣领旨。”

大明皇帝喜欢用俗文俗字下诏,那是从太祖爷传下来的传统,虽然正统年间已经不那么干了,但是陛下要求,并不超脱皇明祖训的礼法。

陈循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

“这书印的不错啊,我大明的坊刻原来如此厉害啊。不错,这个陈靖吉,办这个汝安诗社非常不错。”朱祁钰翻看了第一卷,连连点头,比经厂本还要好很多。

经厂本,就是内署司礼监下设的三大经厂,汉经厂、道经厂、番经厂,有刻字匠、雕印匠、裱褙匠、折配匠等工役已达千余人,但是这是司礼监设立的。

印刷精美归精美,但是校勘不精,常有脱误,为时人诟病不已。

太监读书少,制作好归好,却是脱误极多。

“建阳、建瓯坊刻极盛,书坊林立,余氏、刘氏、熊氏、郑氏、杨氏、陈氏、虞氏等均为刻书世家,代代相传,运营兴隆。”

“建阳永忠里、崇化里,每月逢一、逢六,都有书市,天下客商云集,这是天下其他地方所没有的。”陈循俯首回答着。

这是天下的文功武治啊。

“以前先帝下西洋时,这建阳书刻,也是万金难求啊。”陈循乃是永乐进士,自然是知道当年盛况。

可惜,自宣德九年停止了海贸之后,这民间坊刻,是一天一不如一天了。

建阳所在的福建,因为叶宗留-邓茂七的民乱,也是一片狼藉。

文治武功赫赫的大明朝,居然在陈循活着的时候,有种日落西山,垂垂老矣的暮气,让陈循这个大学士,焦虑至极。

汝安诗社也是十四人,和凤阳诗社那群人一养,都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

汝安诗社笔正陈靖吉,更是虎林双桂堂的堂首,这刊印之事,做的自然极好。

朱祁钰瞄了一眼地图,总觉得这建阳极其熟悉,认真思索了半天,吐了口浊气说道:“建阳是在福建吧,宋新误朕文治名城!”

虽然朱祁钰知道冬牲导致的叶宗留揭竿而起,矿工导致的邓茂七忍无可忍,是社会矛盾的结果。

但是福建布政使宋新,的确是加剧了矛盾。

“陛下,这《水浒传》按制是不能印的。”陈循看着这聊天越聊越远,赶忙将陛下的思绪拽了回来。

“为什么不能印?”朱祁钰一愣,奇怪的问道。

陈循俯首说道:“正统七年,上皇下旨,凡遇此等书籍,即令焚毁,有印卖及藏习者,问罪如律。至今已七年有余,但禁而不止,屡屡有刻印之人。”

“这汝安诗社之人,将书拿来问臣,是不是可以印售。”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