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九十一章 临时抽检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九十一章 临时抽检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0:4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那边的大工匠说燋炭倒是烧出来了,但是炼钢失败了,温度太低了,铁水直接凝固了,现在大工匠们正在琢磨着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兴安颇为无奈的说道。

大明皇帝的性子有点急切,总是想一口吃个胖子,木炭烧了几千年,工艺及其成熟。

这燋炭也是个新东西,需要时间去梳理,炉火烧到多旺,煤到底放多少,这都是问题,需要一步步的来。

朱祁钰点了点头,他其实也装了一袋水洗煤回到了郕王府,也曾试着弄,但是总是有点缺陷,具体问题出在哪里,他也不是很清楚。

但是不怕,只要延着这条路走,就是了。

“礼部的胡尚书将匠爵的事,梳理清楚了,等到明年开春就先拿京师工部和兵部军器监的一些厂试一下,若是可行,则可推而广之。”成敬侍候在朱祁钰的旁边,将礼部的奏疏放在了桌上。

朱祁钰拿起了胡濙的奏疏看了半天,办事十分周全,并没有可以调出毛病的地方。

让朱祁钰有些奇怪的是,胡濙这次的奏疏抬头,用的字眼是奏,而非启。

原来胡濙上奏疏都是礼部启,而现在变成了礼部奏,这个变化很奇怪。

之前的奏疏都是礼部启开头,突然变成了奏,当然引起了朱祁钰的注意。

而且其他各部都是如此,比如吏部喜欢用具启铨注、户部会用具启裁度、兵部会用启报声息、工部会用覆启施行、刑部会用具启决放,所有的字眼都是启。

礼部突然用了这么个奏字,引起了朱祁钰的主意,有点怪,但是说不上哪里怪。

“陛下,当年太宗文皇帝在永乐六年离开京师来到北衙,一些大事都是奏北衙奉行。”

“而当时在京师监国的仁宗昭皇帝,臣子们国事都是具启监国位的昭皇帝。”成敬赶忙解释道。

跟皇帝说,就用奏,跟监国说就用启。

朱祁钰还是第一次知道这种细节。

不过从各部的奏疏来看,之前朱祁钰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还是不那么认可的。

他们现在真的把朱祁钰当做是皇帝了,字眼都变得不一样了,由启变成奏了。

“原来如此。”朱祁钰点了点头,朱棣日常巡视京营,可谓是皇帝的教科书了,皇帝不抓着刀子,难道让别人抓着刀子攮自己?

他开始认真处理六部奏疏。

六部各部有部议,部议结束后,奏于文渊阁做批注之后,送到司礼监,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到了纸上,送到了朱祁钰的郕王府书房来。

最后由朱祁钰去批红,决定如何去做,大明千万事,其实需要朱祁钰亲自处理的并不是很多,文渊阁和司礼监的出现,就是为了给皇帝分忧解难。

朱祁钰手中的奏疏并不多,但都是需要皇帝亲自拿主意的大事。

如果将皇帝的政务分为庶政和武备两种,那么庶政大部分都是文渊阁在处理。

但是,比如在京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太医院、钦天监上官、六科给事中等等在京衙门官员调度,需要皇帝亲自批复。

而法司问拟罪人合决死罪者,死刑犯的生死,也需要朱祁钰朱批,才会杀掉。

武备则是皇帝亲自负责。

小到调遣官军勦捕处分事务,大到在京文武衙门内外军机,王府切要事务,都是朱祁钰亲自批示。

嗯,大明皇帝还有个活儿,就是巡视京营,每日操阅军马…

操阅军马,就是每天最少要去京营转一圈,哪怕是光露个面,也行。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