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七十八章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七十八章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0:4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永乐元年,征屯田子粒两千四百三十五万石,至永乐十年,征屯田子粒仅有九百一十二石了。”

“至今又四十载,杨王可知,现在屯田子粒,只有多少?”于谦想要解释清楚陛下的政策,就得从大明的一项税赋开始说起。

屯田子粒,曾经是大明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根由之一。

永乐初年军屯约有六千多万亩,但是到了永乐十年,就只有不到三千万亩了,而且多为贫瘠之地,年年欠赋。

“多少?”杨洪面色凝重的问道,粮食是大明军队战斗力保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颠不破的道理。

于谦颇为感触的说道:“不足四百万石,屯田子粒,数年以来,已徒有虚名。”

“某曾在陕西、山西但任巡抚,杨王可知,长安直抵独石一带,田连阡陌,耕获颇丰,某就四处询问,则皆镇守、总兵、参将并都指挥等官,占为己业。”

“但这不是大头,缙绅、巨贾侵占之后,与地方官员勾结,民风彪悍之地,火并连连,春秋粮税,真的会打起来。”

于谦说完深深的看了一眼杨洪,他为何要跟杨王单独说这个问题?

石亨在大同占山为王,大肆侵吞军屯,石亨做了,杨洪就不做吗?

杨洪刚刚到宣府上任不到一年,手下就有了一千三百多顷的膏腴之田,什么是膏腴之田,就是肥的流油的田地。

杨洪立刻就听懂了今天这谈话的重点是,敲打。

他略微有些尴尬的拿起了茶杯喝了口茶,也是颇为无奈的说道:“军卒逃屯,某也是权宜之计啊。”

于谦不懂声色的继续说道:“从长安岭到宣大蓟辽,九镇之地,军屯都败坏如斯,整个大明,又该当如何呢?”

“今日一厘,明日两分,日拱一卒,最终都是僭越,陛下分外忧心,大明正处于多事之秋,杨王,我们作为臣子,应该戮力一心,为陛下解忧才是。”

于谦既然在这里说,而不是弹劾杨洪,就是不打算扩大,而是想让杨洪自己说出来他想要的内容。

于谦总是偏向温和的。

“陛下之决议,我们做臣子的自然是遵从。”杨洪十分郑重的说道。

这个时候,再不表态,下一次就不是温和了,而是都察院连章弹劾,他这才刚封侯,还没焐热呢,陛下还未赐下诰券,还不是世袭侯。

“刚才杨王问某,这敕喻之中农庄与军屯卫所,有何异同。”于谦却反问道:“敢问杨王,这军士为何逃所?”

杨洪叹气的说道:“皆因为这亩税二字。”

“一概以每顷粮十二石、草九束,地亩钱每亩一钱为率,上田一亩地收一石半,下田呢?地土瘠薄,每亩收入不过数斗。遇到灾年呢?”

“均算一下,这每顷六石,草九束,地亩钱,再加上摊派,能完成这天下军所十不存一。”

“除了亩税以外,还有就是一些镇守、总兵、世家大族、勋臣外戚、缙绅巨贾,他们总是或买卖,或霸占,隐占军所膏腴之田。”

“唯独那些贫瘠的下田让军户种,军户压根撑不住税赋,就只能逃了。”

“僭越朝廷、陛下之权威,为自己谋取私利,就是眼下军屯之困局。”

杨洪给出了两个理由,第一个就是亩税,第二个就是侵占,这是两个主要原因。

现象出现,提出问题,找到原因,其实天下人莫不知道军屯逃户,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呢?

亩税是朝廷定的,侵占的人是军户们惹不得人,自然只能侵占了。

杨洪占的都是膏腴之田,这些田自然有当地的孝敬,也有他清理查办,从一些人手中夺过来的。

什么叫权宜之计?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