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六章:徐珵其人

皇兄何故造反? 第六章:徐珵其人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0:4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要说京师如今的局势,就不得不提大明朝前期的几次迁都之事。

大明立国之时,遵照开国太祖皇帝之意,定都南京。

南京位于江南膏腴之地,易守难攻,乃是都城的上佳之地。

至太宗皇帝靖难之后,他老人家乃是马上皇帝,性格刚毅勇猛,心怀雄图伟略。

加上靖难之事使太宗皇帝颇受非议,需以大功绩平息流言。

于是他老人家衡量再三,认为关外虏贼仍旧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决定亲征漠北,而南京距离边境太远,大军调动耗费过大,且不利于边境布防和出征后控制朝局。

再加上不满与金陵奢靡的风气,以及制衡太祖时代旧勋戚势力等等种种考虑,太宗皇帝最终决定,迁都北京。

至仁宗皇帝继位,漠北安宁,朝廷需要休养生息,北京作为都城,在经济上的不足就显现出来。

加上仁宗皇帝久居南京,因而屡次有意将都城迁回南京,甚至已经下诏以北京为陪都,重新修葺南京宫殿,做了许多迁都的准备。

只可惜仁宗皇帝天不假年,驭极不过一年,尚未来得及实施,便驾崩了。

至先皇之时,此事则陷入了僵持阶段。

一方面,仁宗皇帝为先皇亲父,又有遗诏命先皇还都南京,出于孝道,先皇不好违逆。

另一方面,先皇自幼长于太宗皇帝膝下,心中又有功业之念,于是更倾向于以北京为都。

于是终先皇一朝,此事便暂且搁置,北京名义上依旧是行在陪都,但是无论是宫城建设,防御,朝政处置,都全部转移到了北京,早已经成了实际上的国都。

直到今上继位,才正式下诏,确定了北京的都城地位。

然而此次亲征,北京作为都城,最大的弱点再次暴露出来。

那便是距离边境太近!

虽然如此便于调动大军,容易控制朝局,但是一旦事有危急,便是天大的事!

别的不说,要是如今都城南京,即便是从亲征的靡费上来说,六部的老大人们,也有充足的理由拦下皇帝,又岂会酿此大祸?

另一方面,从现实情况来说,都城北京,的确容易控制边境,但是相对的,敌人想要越过边境,直逼京城,也是容易的很。

便如现在,也先兵锋直逼宣府,距离北京不过数百里的距离。

只需越过长城,便可长驱直入,一路打到北京城下,若是京师也被攻陷,那大明朝必然会立刻烽烟四起,分崩离析,有社稷倾覆之危。

所以此刻,京师防务该如何整饬,实在是重中之重,相较之下,便是天子的安危,都要稍逊一筹。

说句大不敬的话,天子纵然葬身敌国,大明尚有后继之君,但是若是京师也被攻陷,国之不国,何来天子?

在场诸人,皆是心里门清儿,这件事情才是眼下最紧要,也最难办的,稍有不慎,他们便是让大明倾覆的罪人。

于是一时之间,殿中再度安静下来。

停了小半刻,孙太后忽然道:“哀家情知此事干系重大,我本为后宫妇人,勉力操持,皇帝出京前,命郕王留守京师,此时正是宗室大臣齐心协力,共抗危难之时,郕王何故一言不发?”

朱祁钰略愣了愣,前世的时候,孙太后可未曾对他发难,难不成因为他的重生,许多事情也发生了变化?

顾不得细想,朱祁钰开口道:“太后恕罪,此事的确太过重大,臣一时也无良策。”

在场诸大臣本以为郕王开口,能说两句有用的话,却不曾想,他这么老实。

也是,这位郕王爷素来低调,性格柔弱,不然的话,天子也不会放心留他在京城监国。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