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清话事人 > 075 你捂什么?

大清话事人 075 你捂什么?

作者:忧郁笑笑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0:3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这桩纠纷,在苏州府逐渐发酵开来。

吴县拖着不判,这些人又告到了苏州知府衙门。

黄通判不愿牵扯进去,遂将这个案子,转呈了马知府。

马忠义很诧异,一时间竟然不敢相信原告的话。

毁田撒盐,正常人干不出来这事。

他派了人私下查验,发现居然是真的。

而家奴刘路,也悄悄送来了一份文书。

“主子,这是那维格堂李郁送来的,西山煤矿入股收据。”

“哦?”

马忠义接过来,浏览了一遍。

就收进了书房的抽屉里。

送上门的银子,没理由不收。

到了年底,能拿到分红的。

区区一个恶霸豪强,绝不敢糊弄自己。

刘路小心翼翼的问道:

“主子,这人成色没问题吧?”

“唔,本官觉得,能干出毁田撒盐,抢霸渔女这种缺德事的人,想来不会是反贼。”

“主子的话太深奥,小的听不懂。”

马忠义笑了,挥挥手,示意这个亲信家奴可以退下了。

这里面的含义太深刻了,还是不解释比较好。

一个鱼肉乡里,毁田抢女的恶霸,他肯定是拥护朝廷的!

……

听到马忠义收下西山煤矿入股文书的消息后,李郁也松了一口气。

如果这位皇帝的忠实奴才怀疑自己是反贼,他就不会收下那份入股文书。

否则一旦事发,就乾隆那小心眼,他洗都洗不清自己。

这个逻辑,非常清晰。

不必担心马忠义是在伪装,麻痹自己。

“走,谁跟我去眠月楼?”

李郁一吆喝,杜仁范京立马就跑来了。

“不行,你们俩只能去一个人。”

“为啥?”

“这么大的家业,不得留个人镇守,万一出点事,没个主心骨。”

“那谁去谁留?”

“猜拳吧。”

范京得意洋洋,杜仁垂头丧气。

感觉节省了几个亿。

不过,他突然发现林淮生也跟着去了。

“为啥他能去?”

“因为我是保镖,遇上三五个人我能杀出去。”

林淮生耍宝一样的,把短刀塞进靴子,燧发手铳揣进怀里,又把一柄剑挂在马鞍边。

这还不够,背后还斜背着一个圆筒状玩意,蓝绸子包着。

“这是啥?”

“我说是箫,你信吗?”

“我信你个大头鬼。”

李郁示意,给他瞧瞧。

林淮生遵命,解开外面包裹的蓝绸布。

里面是个皮革圆筒。

放平后,从筒子里滑出了一杆截短型火绳枪。

“枪管截短了一大半,枪托也截掉了。”

“哦对了,口径有点大。”

“这是谁发明的?这么丑?”

李郁点点头,表示他认可。

确实很丑,出自他的手。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吸取了太湖水战的经验。

小五描述了那天的战斗,说到了跳帮战。

大清朝的水师兵勇,各路水贼,都很喜欢跳帮战。

主要是因为火炮孱弱,在内河江湖,这种战术很有效。

于是,李郁设计了这么一款丑陋的武器。

定型为“李氏二型水兵截短霰弹枪”。

……

林淮生嘿嘿一笑,比划了一下。

“这玩意横在腰侧,等敌人冲进来,这么一喷。”

“十几颗粗铁砂,美的很。”

杜仁一脸震惊:

“打的到吗?”

“十几米内,一打一片。”

范京点点头,表示他能作证。

那天找了一群家畜家禽,喷了一下。

惨叫声差点把耳膜震破了,现场那叫一个惨。

害的帮厨的几个妇人,一直骂骂咧咧的。

挖出来半碗铁砂。

李郁印象中,带英皇家海军,就有一款高度类似的海军燧发霰弹枪。

专打登船的敌人,口径比他这个还粗。

还踏马是双筒的。

等他搞定了燧发枪机,说不定也会上马一款。

众人都说,截短型霰弹枪用于江湖火拼太好使了。

下次再有其他帮派和维格堂开战。

安排个弟兄,来这么一发。

然后再砍人,效果不敢想。

许多人,已经在默默叨念着不开眼的人赶紧上门了。

……

“走,去眠月楼。”

三人骑马狂奔,留下一路烟尘。

最近,好久没下雨了。

杜仁叹了一口气,继续去视察堡外的工程了。

也不知道阿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挖排水沟干嘛。

浪费人力。

倒是那公共茅房,有点意思。

最近堡内外的生病数量,大幅降低了。

还有一条新规则,李家堡附近有两条河流。

其中取水一条河流,洗刷取沙子在另外一条河流。

取水后,必须烧透了,再倒入大缸中。

日常饮水,只许从缸里取水。

违规的人,当天的饭免了。

三次违规,直接送去西山挖煤。

李郁最近一直在提纯收留的流民,同时补充新鲜血液。

纪律提纯,只是第一步,这一关都过不掉的流民,没有任何怜悯的价值。

第二步,是勇气提纯,即将展开。

第三步,是忠诚提纯,终极考验。

倒是在府城,他被许多人称为“善人”。

因为这年头,愿意给人一口饭吃的就是大善人。

甚至,知府马忠义也过问了几句。

虽未鼓励,却也感慨了此人竟有些善心。

工业社会,一个健康的人至少还有压榨的价值,哪怕他无任何特长。

农业社会,叠加封建社会。

劳动力是极度过剩的,被压榨都属于一种“幸运”。

拿京杭大运河的纤夫举例,拉一里路的工钱是2文钱。

乾隆年间,一两银子约等于1000文。

如果换算成今天的物价,一两银子相当于250元。

一斤米10文,猪肉60文,官盐80文一斤,棉布单衣400文一件,棉衣800文一件。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