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25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25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0:3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尤拉之死》获得了《当代》编辑龙世辉和主编秦兆阳的褒奖,发表已经不成问题,但具体情况还要看排版,确定最终的发表时间。

另一方面,林为民之前寄给《钟山》杂志那篇谍战小说也有了回复。

信是编辑徐兆淮写的,他也是当初从众多来稿中一眼挑中林为民的人,之后他便成了林为民的责编。

信的内容很简单,经过一番审稿,编辑部一致决定刊发林为民的这篇中篇小说。

读到信的最后林为民脸上不禁绽放出笑容,因为徐兆淮在信中提到了稿酬。

林为民这次的稿酬标准是千字8元,他的这篇中篇全文8万2千3百余字,换算下来足有664元。

如今这年代一个普通工人,工资能达到40元以上就算是中高收入了,664元顶得上一个普工一年多的工资,称得上是一笔巨款。

林为民对徐兆淮信中提到的“稿费单不日也将抵达”充满了期待。

还是当作家有前途啊!

尝到了甜头,林为民的心态再次摇摆起来。

徐兆淮说的很准,收到信的第二天,林为民就收到了稿费单。

那会儿正好是中午吃完饭,林为民到D校门口收了邮件,回来的时候大家伙就看到他手上的邮件。

都是干这行的,不少人一眼就看见信封上的“钟山”字样。

一问林为民,果然是稿子被采用,稿费单都寄来了。

有人一嚷嚷,周围几个男生宿舍的同学全都好奇的凑了过来,满是期待的让林为民打开邮件。

说起大家为什么这么激动,还得从咱们国家的稿费制度说起来。

建国之初,经济贫弱,社会物价动荡不定。当时流行的一种稿费支付方法是以折实单位计算稿酬。

一篇文章发表,假如其稿酬是每千字6元,出版单位就用米、煤、布等实物折合成你应得的稿酬,发给你实物,不给你现金。

到了1953年,政务院参照苏联“l印数定额制”的稿酬政策,制订出了国内稿酬的发放标准。即:著作稿每千字6至18万元(旧币),翻译稿每千字4至13万元(旧币)。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