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871章 文学的圣火(二合一大章)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871章 文学的圣火(二合一大章)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0:3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2000年12月8日的上午,一支人数庞大的队伍出现在首都机场的候机厅内。

燕京与斯德哥尔摩有六个小时的时差,距离今年诺贝尔奖颁奖还剩不到三天的时间。

林为民即将赴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但此次他并非独自一人去斯德哥尔摩,身边除了妻女的陪伴,还跟着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其中包括了记者、编辑、评论家、翻译家和WS人员。

如果按照他本人的意愿,轻身前去领个奖就可以了。

可惜作为中国人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林为民参与诺奖颁奖得到了国内政界、文化界、新闻界的高度重视,不带个团去领奖说不过去。

距离登机时间还有40分钟,林为民与同行者们闲聊着,队伍里人均西服,除了他。

他穿了一身黑色的中山装,这是陶慧敏到红都服装去给林为民定做的,本来陶慧敏是想定做西服,但林为民坚持定做中山装。

时间在大家的闲聊中过去,到了登机时间,一行人上了飞机。

这年头燕京还没开通直飞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航班,飞机需要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中转一下。本来应该是7个小时左右的航程,硬生生拖了12个小时。

飞机落地,一行人抵达斯德哥尔摩,林为民一家人被诺贝尔奖组委会接到了事先安排好的酒店,其他人不在组委会要管的范围内,他们也早已提前联系好了酒店。

稍事休息后,林为民出席了抵达斯德哥尔摩后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他依旧是中山装亮相,不过是换了一套。

同样的服装,不同的颜色,他让陶慧敏定了五套,足够他在领奖期间穿了。

本届诺贝尔奖得主们悉数出席记者招待会,每人回答了十多分钟的记者提问,看起来时间不长,但因为今年五个奖项中有三个奖项是三人获奖,一个奖项是两人获奖,获奖人数多达12人,所以记者招待会耗时颇长。

舟车劳顿过后林为民一家在酒店睡了十多个小时才把时差倒过来,又过了一天,终于到了诺贝尔奖颁奖日。

12月10日午后,林为民一家三口休息过后便被接到了斯德哥尔摩音乐厅。

这座建于1920年的音乐厅入口处庄严地竖着十根希腊式的石柱,被称作是“距离北极圈最近的希腊神庙”。

音乐厅前平日热闹的水果花市今天全部放假,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台、电视台的记者们以及负责保安的便衣警察早早地候在了门外。

林为民下车看到音乐厅前的场景,第一次在文学奖项的颁奖现场看到了如同娱乐活动一般的热闹,诺贝尔奖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确实有点东西。

冬日的斯德哥尔摩,下午还不到3点太阳就已经沉下,夜幕降临。

蓝色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在黑幕下熠熠生辉,恢弘大气,自1926年起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就一直在这里举行。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内以暖色鲜花装饰,从樱桃色和橘红色向浅色渐变,讲台的前部用浅粉和深粉色小玫瑰装饰,保守估计至少用了一两万朵花,厅内被装扮的繁花似锦。

今天参加颁奖仪式的人员包括了瑞典的王室成员、政府要员、本届诺贝尔奖得主和他们的家人、本届诺贝尔奖得主所在国的外交使节以及诺贝尔基金会邀请的重要客人,参与人数多达上千人,坐满了音乐厅的坐席。

不过在今天晚上,本届诺贝尔奖得主和他们的家属毫无疑问才是主角。

今天的颁奖仪式将会有多个国家的电视媒体进行全程直播,但仅限于欧洲、米国、泥轰等发达国家的电视媒体,因为林为民获奖,中国今年将会破天荒的转播本届诺奖的颁奖仪式。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下午4:25,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内奏响了瑞典皇家国歌《国王之歌》,音乐厅内的气氛庄严肃穆。

这座辉煌、古典的音乐厅呈现在了世界诸多国家的电视荧幕上。

两首乐曲演奏过后,本届诺贝尔奖获奖者们入座。

林为民他们的座位在讲台上,这里不仅有本届诺贝尔奖得主们的座位,还有瑞典皇家科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会和瑞典学院成员、诺贝尔基金会董事会成员以及往届诺贝尔奖得主等人的座位,一共有95个座位,林为民的座位在第一排左数第七位。

今年的诺贝尔奖,除了文学奖是林为民单独一人获得之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医学奖、经济学奖均是两到三人共同得奖。

众人入座后,由诺贝尔基金会主席马斯库·斯托屈致辞,接着音乐厅内奏响了柴可夫斯基的《叶普盖尼·奥涅金》。

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演奏的乐曲是有讲究的,都与获奖者的祖国息息相关,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的若雷斯·阿尔费罗夫就是前苏联人。

物理学奖获奖者有三位,除了若雷斯·阿尔费罗夫,还有赫伯特·克勒默、杰克·基尔,三人共同上台领奖。

历来诺贝尔奖在世界范围内为人所称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丰厚的奖金,诺贝尔奖是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产来获得的,遗产由基金会运作,每年的奖金通过基金会收益来确定,所以奖金数值并不固定,但在全世界的评奖活动中都是最高的。

比如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每个奖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

2000年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米刀,对于绝大多数获奖者来说都是一笔价值丰厚的奖金。

当然了,这其中不包括林为民,哪怕他是单人获得百万米刀。

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医学奖,连续三个奖项颁完之后便是文学奖的颁奖,音乐厅现场响起的是名曲《梁祝》。

奏乐完毕,是诺贝尔文学委员会主席席帕·瓦斯特伯格诵读林为民获奖的颁奖辞,这是诺贝尔奖历来的颁奖程序。

“林为民是世界文学二十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家之一,他的创作风格多变,他并不一味拘泥于传统中国文学的创作方式,以其独特而鲜明的个性走在了中国文学的最前列。

他善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发起攻击,揭露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他以瑰丽无比的想象刻画人与自然、现实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探索人类不同阶层的命运走向。无论是写人、写事、述史还是写实,他都力求真实,将深邃的人性与反思精神放在创作追求的首要位置。

在他的《霸王别姬》中,我们看到了人在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异化,看到了战争与动乱下人性的扭曲与背叛。

他的《燃烧》深刻的反映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底层人民与上层统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

当席帕·瓦斯特伯格的声音响彻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米国堪萨斯城,马克梦正与家人聚在一起,坐在电视机旁。

年过四旬的他如今已经是米国汉学界小有名气的汉学家,家庭美满幸福。

听着电视中传来的声音,马克梦面色涨红,显得格外的激动。

他和林为民相识于八十年代初,82年他从中国留学归来后,也并未与林为民断了联系,林为民每次到米国来也会抽空和他见上一面。

友情并未因为时空的阻隔而变得浅薄,反而在时间的酝酿下历久弥新。

“他做到了,我就知道他一定可以做到的。”马克梦看着电视喃喃自语。

一旁的儿子丹尼尔正是狗嫌人厌的年纪,他不喜欢看无聊的颁奖仪式,正摇头晃脑的听着音乐,时不时的还要扭几下,结果一不小心扯下了耳机线,震耳欲聋的音乐充满客厅,完全掩盖了电视机的声音。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